特殊时期背景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摘要]为提升特殊时期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学校管理工作,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上得分最高,在学习管理上得分最低;返校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得分显著高于未返校学生;不同专业在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愿意返校与不愿意返校学生在时间管理、职业生涯管理、人际关系管理上有显著差异;自我管理高分组在对学习生活的满意度高于低分组;进行居家学习、体育锻炼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好于不进行的学生。基于研究结果,从创设实践机会、加强体育锻炼、丰富学习形式上提出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字]自我管理;高职;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2022-10-31
在特殊时期背景下,教学工作面对不同以往的教学安排、学习环境、生活节奏,学生出现学习互动不足及学习懈怠等问题,同时也出现很多学习自主性增强及积极自律的自我管理的做法。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自我管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学校在特殊时期学生管理的重要课题和工作内容。为了解学生自我管理现状,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进行本研究。
《教育大辞典》对自我管理的定义是:自我管理是指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支配、调整自己的生活的能力,树立人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自我激励的能力。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型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从自我管理的过程和自我管理的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建构。张国礼等人[1]从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时间管理四个维度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秦己媛[2]将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划分为六个能力:规划时间、管理学习、身心管理、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网络管理。
通过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了解特殊时期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因素,并结合已开展的工作及有效做法,探索高校特殊时期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和建议,为高校特殊时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参考,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完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一、调研与研究
(一)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秦己媛编制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后形成38题,采用五级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α=0.937,KMO=0.909,具有很好的信效度。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问卷1471份,剔除答题时间小于120秒的答卷,选取有效问卷1197份,使用SPSS.26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10名学生进行访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
研究对象:男生348人,女生849人;2021级1072人,2020级125人;专业为理工类459人,文史类628人,艺术类110人;独生子女336人,非独生子女861人;城市家庭380人,乡镇家庭817人;已返校1103人,未返校94人。
(二)研究结果
1.自我管理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1)自我管理各项目中学生在职业生涯管理上的得分最高3.90,在学习管理上的得分最低3.47。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返校学生仅在时间管理(t=2.435*)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未返校学生。(2)在方差齐性的基础上,只有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得分在不同专业上有显著差异F=3.535*,艺术类最高、理工类次之,文史类最低,平均分分别是20.35,19.42,19.37。愿意返校的学生在总分F=5.986**,时间管理F=12.054***,职业生涯管理F=7.653***,人际关系管理F=7.838***各项得分中都显著高于不愿返校或无所谓的学生。
2.自我管理能力与各项满意度的关系。学生对父母关系的满意度最高4.57,对线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最低3.95。将学生自我管理总分进行排序,选取先后各27%的个案组成高低分组,在各项满意度上对自我管理能力高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自我管理高分组对父母关系、线上教学、个人生活、个人学习、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返校后学校管理、返校后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都显著高于自我管理低分组学生。
3.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在不同活动上的差异。对自我管理总分、各分项得分及各项满意度,在是否选择追剧、看书学习、锻炼身体、做家务、打游戏、兼职及其他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选择看书学习的人最多,选择其他的人最少;在特殊时期居家选择锻炼身体的学生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各项满意度都显著高于不选择体育锻炼的学生;选择看书学习的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满意度外,在其他各项上的得分都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