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媒体如何“玩转”短视频——以
“四川观察”为例浅析
从普通地方媒体到“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从单一的新
闻客户端到辐射全网的一端(新闻客户端)多号(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
B站、等新媒体账号)全媒体矩阵、从省电视台的一个部门到完全市场化运作的
公司,“四川观察”以“立足四川观察全球”的独特视角迅速出圈,全网用户量
已超过1亿,其中抖音粉丝量超过4700万,位居省级媒体第一位。
在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四川观察”有什么“秘密武器”?如何平
衡“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的关系?如何运用媒体品牌为自身赋能?都是值
得媒体人观察和深度思考的。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性媒体如何借鉴四川观察样本,
提高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注重融媒发展打造渠道矩阵】
“四川观察”作为主流媒体内部诞生发展的新媒体品牌,核心定位是依托品
牌IP延展媒体功能和属性,打造“品牌型媒体”。
2022年1月,“四川观察”成立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公
司化运营模式,开始建设以“四川观察”为核心IP的媒体品牌,“四川观察”4
个字就成了公司的金字招牌。2022年10月,“四川观察”建设的“互联网品牌
全链路服务平台”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
目”。该平台提供融媒体产品传播运营、短视频运营、客户端及官方网站运营、
技术集成开发、广电特色MCN账号达人池建设、微综微剧内容创作、全域整合营
销在内的全链路服务。
目前“四川观察”客户端下载量1400万,抖音粉丝4700万、快手粉丝1130
万、微博粉丝970万、视频号粉丝200万,全网粉丝超过1亿。
“四川观察”依托自身品牌,为客户赋能。与政府、企业、其他平台方共同
策划活动,量身定制栏目、综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探索。提升了自我造血
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如联合人民日报和三星堆的直播项目,
3大顶流IP强势联合,宣传效果明显;为安慕希品牌量身打造“微综艺直播”,
甲方满意后多次合作;服务四川本地企业郎酒,连续两年推出整合营销,霸屏热
搜榜20多次,阅读数据超10亿;和五菱合作,一条春晚观众口罩上五菱标识的
短视频,播放量破亿,点赞162万……
可以说,“四川观察”在爆红之后,完全抓住了风口,几乎将品牌影响力运
用到了极致,在为客户赋能的同时,无形中再也不断提升自身“IP”的影响力和
价值,同时在一次次探索中锻炼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媒体大厂”】
无论是从行业发展或是用户习惯养成来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都已
驶入视频化的快车道。视频承载量远高于静态、扁平的图文形式,呈现更直观、
立体、丰富,有还原真相、现场即时感,尤其适合突发事件。这样的环境下,
对于浸淫几十年的专业广电新闻队伍来说,相较于报业转型的从业者来说,就显
得更加如鱼得水,优势明显。
2020年,四川电视台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人数超过600人。2021年底,
四川观察从全媒体新闻中心剥离,单独成立公司,解决了体制的掣肘,在选人用
人、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更加灵活。同时,经历了川台传媒体中心、公司化运作两
次“大浪淘沙”后,目前“四川观察”员工人数大幅精简,平均年龄也大幅下降。
拥有新闻视频专业团队作为依托,有成熟的新闻采编播流程系统和应急反应
机制,更有在时政民生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源优势,使得“四川观察”的出圈变得
顺理成章。
【坚持内容为王适应用户需求】
“四川观察”的媒体融合经验可概括为:以“做优内容”为基础,以“做活
生态”为核心,以“做强技术”为支撑,有效推进了客户端建设、互联网内容生
产运营、广电MCN达人池建设、微综微剧内容创作、技术集成开发五大核心业务
模块。
客户端作为政务类新闻以及民生类新闻的集合地,是“四川观察”2023年重
点发力的方向,作为省台,它可以覆盖四川21个州市台和183个区县融媒,也
将着力把第三方平台的优质内容引入,同时继续加强互动运营,增强用户粘性。
在素材来源中,“四川观察”自主开发了拍客系统——观观爆料箱,获取大
量一手素材。在使用爆料箱前,都必须同意“投稿作品授权声明”,该声明有以
下要点:
领权方收到投稿后即拥有该短视频内容的独家使用权和改编权。授权内容一
经领权方使用本人即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