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究
摘要:在生物学新高考、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本文从深挖生物学新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以及挖掘教育环境和改革课堂评价体系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地等方面进行探究,真正做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中的有效渗透,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文件编号:1003-7586(2024)03-0087-05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职业领域的变化越来越快,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更好地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是在高等教育中提到的,普通高中教育中很少涉及到相关的知识。2022年《关于完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提案》提出,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5个主要问题,其中2个问题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课标、软件等资源匮乏,生涯规划教师面临压力;高中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化不足,指导能力有待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探究高中生物学有机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是十分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通过整理生涯规划教育的素材、创新教学方式以及转变课堂评价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深入探究并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来促进生物学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此举旨在为一线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的必要性
国务院于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新的高考制度,取消了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传统高考制度,各省市相继推行了“3+3”或“3+1+2”的新高考选科制度,高校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方式。与之前的高考相比,新高考的选科组合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大学能够选择的专业,从长远地看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需要学生更早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将“职业规划前瞻”纳入选修模块,包括“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学、食品安全与检疫、职业病与防控、园艺与景观生态学、环境友好与经济作物、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本地受胁物种保护”八大模块,这些模块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掌握未来职业的选择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基于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高中生物学教材(简称“新教材”)的分析,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增添了“与生物有关的职业”栏目,这说明国家在教材的编纂上也重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三新”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高中生物学的探究意义
2.1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和个人生活的需求,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在生物课堂中有机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动性,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培养职业道德、创新和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元素、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设计以及改革课堂评价体系等过程中,需要不断钻研和反思,寻找合适自身的教学方式。在丰富课堂的知识性拓展,研究如何有机渗透职业教育时,教师的角色由一名授课型教师上升为研究型教师,这对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提高生物学学科的吸引力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现象相联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如邀请生物学家或生物教育专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企业、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贡献,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唤起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高中生物学的探究
3.1深研教材内容,挖掘职业教育素材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大模块,其蕴含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密切相关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以“与生物相关的职业”等6个主要栏目最为凸显。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