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初探
朱晓巍陈敏亚朱萍陆群
[摘要]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是医学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在南京医科大学已开展多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阶段的创新教育在本科生导师制、“双创”培训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解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对参与本科阶段创新教育现已转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及其研究生导师进行回访,探讨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利弊,并对今后的创新教育工作提出建议,优化医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工作。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教育;本科;研究生
[基金项目]2020年度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适宜技术项目“成立孵化中心平台对建设基层内分泌特色专科的技术应用”(T20202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2-0185-04[收稿日期]2022-04-18
“创新”一词一指創立,二指首先,最早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创新是个人、团体乃至国家不断前行的原动力[1]。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是创新驱动的生力军[2]。“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国家层面推动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双创”)训练计划。根据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2012年1月,《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批准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建设经费[4]。
国家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5]。鉴于医学高等教育培养周期长、学科分类细、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慢等因素,医科大学的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发展相对缓慢,更注重对医科生的创新训练[6]。本团队自2016年起,参与我校医科生的创新训练项目,累计培训医学本科生超50人,其中已有20人转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过电话随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和已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及其研究生导师进行交流,听取其对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的真实想法和建议。现将此次调研结果与同行分享,以期共同促进医学生的创新教育。
一、医学生本科阶段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案
南京医科大学本部及各附属医院从2016年起实施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本科生导师制。大学一到三年级的医学生在本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通识教育,四、五年级的医学生在各个附属医院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本科生导师制是给每位学生在本科一年级到三年级配备基础医学导师,本科四年级到五年级配临床医学导师。本科生导师除负责督促学生的常规课程学习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科研条件的本科生导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可要求本科生跟随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组会,并明确科研方向。我校团委和教务处利用寒暑假,每年组织2期“双创”训练营,训练营一般为期一周,有内容丰富的专家讲座、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低年级本科生对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有初步的认知。
除由学校组织的“双创”培训计划外,学生还自发联系导师,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了保障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各个学院和具备科研平台的附属医院均设立了“双创”实训中心,从科研空间、实验设备、教培人员、科研经费等方面保障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的展开。以本团队为例,每位导师每年招收1名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和1名毛遂自荐的学生,三个年级共计培养6名本科生。对于一年级学生,要求其阅读文献,熟悉实验室环境和仪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确定创新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对二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开展科学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科学现象和分析底层机制的能力;着重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部分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英文论文的写作训练。经过三年系统的科研训练,这些本科生初步具备了独立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在三年级升至四年级的暑假,本科生导师会结合各位学生的兴趣,将其推荐给临床教学单位(各驻点班教学医院)的不同科室。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两年的临床学习过程中,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为培养同时具备基础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力合作、共同指导。
学期时间分配上,每个学期约20个教学周,前15个教学周内,学生用于创新科学实践的时间较充裕。有部分本科生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在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每周在固定时间参加本科生导师所在课题组的组会,会开展类似研究生的读书报告和实验进展汇报活动。由于给本科生设计的科学实验往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