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
沈岚孙翔赵晶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物质代谢的理论知识不仅是“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还是临床诊疗和医学科研的理论基础。生物化学代谢过程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动态变化和互相联系的,从整体和辩证思维的角度才能够正确认识物质代谢,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和整理医学院校“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隐性的课程思政,建立“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资料库,培养有责任和担当的医学生,同时也为医学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物质代谢;课程思政;医学生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NDRG2对胶质瘤細胞三羧酸循环回补反应的抑制及其临床意义”(2021JZ-27);2019年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抑癌基因NDRG2对结直肠肿瘤氧化呼吸的调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CBSKL2019ZZ1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8-0097-04[收稿日期]2022-06-07
课程思政教育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程的新教育形式,可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相结合、互相协调,是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医学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处理人体各种疾病的学科,包括积累创新的基础医学和精准诊治的临床医学。医学课程教育如何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医学科技人才,是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医学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学科,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大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的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控都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3]。“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调控,这些基础知识都与临床疾病诊治密切相关。因此,“医学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关联的重要桥梁。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探索“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将科技创新理念、辩证思维方式、医生职业道德要求与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探索课程体系的优化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理论课程,从多角度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刻苦钻研精神的新时代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4]。
一、“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特点
(一)“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与特点
“医学生物化学”最初主要研究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结构测定,属于叙述生物化学阶段,即静态生物化学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认知的提升,生物化学由叙述阶段进入动态阶段,物质代谢通过动态的联系与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物学功能。现阶段“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与调控模式,以及生物能量的产生;(3)生物化学各论,即肝胆生物化学与血液生物化学。这三部分具有下述特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聚焦大量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和进展;(2)机体物质代谢各部分互相关联,体内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和调节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病理条件下,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临床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因此物质代谢的特征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密切关联;(4)由于物质代谢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代谢研究领域持续深入和扩展,代谢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代谢研究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二)“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特点
针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上述教学特点,在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切入点时需要考虑:(1)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理解事物的本质,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2)事物的动态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3)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保持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提高医学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4)医学面对的是生命和健康,医者的医德与医术都很重要,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是对医学工作者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医学生物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案例
(一)辩证思维与动态平衡
“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为生命体相关的物质代谢过程及调控。生命体时刻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物质代谢维系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正常生理条件下,同一时间体内的多种物质代谢都在进行,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构成统一的整体,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