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检验丙肝抗体弱阳性引起原因及处理对策.docx
文件大小:25.7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1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检验丙肝抗体弱阳性引起原因及处理对策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高值阳性的标本诊断结果较为明确,但对于低值阳性的标本,即处于诊断灰区的标本,诊断较为困难,也是临床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临床中,弱阳性标本并不少见。很多检验人员对发出去的“弱阳性”报告单心里没底。还有一些谨慎细心的检验人员,面对“弱阳性”结果,会用另一品牌的试剂复测,结果往往又是“阴性”,因此,若低值阳性结果频频产生,同时不同试剂复测为“阴性”,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我们把丙肝抗体弱阳性可能引起的原因分析和标本处理方法如下:

引起弱阳性的原因

引起丙肝抗体弱阳性的主要原因有:??

(1)试剂的原因:抗原不纯、多克隆抗体和酶结合物纯度低等应为生产厂家着重解决的问题;

(2)患者的原因:患者血样溶血或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妊娠的干扰都会导致弱阳性标本的出现;

(3)检验人员的原因:操作不规范,洗板针堵塞、抽吸不全或注液量不足等都可导致检测“假阳性”。

处理对策

对于标本丙肝抗体浓度较低的弱阳性标本,属于真阳性结果,应当按照实际测试情况进行报告。

方法学比较:

目前实验室常见的检验技术比较

用于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包括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主要有化学发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胶体金快速试验和?HCV-RNA?检测试验等。

目前,临床对HCV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以HCV抗体和HCV-RNA检测,而HCV抗体的检测主要是使用化学发光(CLIA)和ELISA检测方法,但由于方法不同试剂生产厂家所用HCV包被抗原在组成及来源上存在差异,会导致检测结果略有不同。而核酸PCR(HCV-RNA)的检测方法是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得早,故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标准。

抗-HCV抗体初筛阳性只能提示患者是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综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对于ELISA或CLIA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本均应进行双孔(测试)重复检测,双孔复检中只要有一个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则样本可判定为抗HCV抗体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但是不能单独依靠初筛试验阳性结果来判断受检者是否感染HCV,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本需应用具有更高特异性的补充确证试验进行确认分析。如下图:

综上所述,如果出现抗-HCV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测患者的血清HCV-RNA,同时结合患者是否有输血、静脉吸毒、不洁性行为等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肝功能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无相关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如果检测抗HCV阳性,但HCV-RNA阴性,有可能为抗HCV假阳性,3个月后可以进一步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