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系统思维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docx
文件大小:42.72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6.12千字
文档摘要

系统思维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维助力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生产发展、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协调统一。在分析当前职业教育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思维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新机遇,并以问题为导向,深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从改变社会观念、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突出区域办校特色、借助媒体宣传四个方面展开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系统思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于全局思维与过程思维双重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研究”(2020GXSZ169);2020年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系统思维视域下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KY2020G0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07-0009-04[收稿日期]2022-04-16

一、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颁布以来,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进入新时代,人们对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以此为契机,我国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系统思维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得以实现人类、自然、社会“三体融合”的发展状态,从而得以落实中央的“六稳”“六保”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的强大生力军、高效高质量就业、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效能和生活品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在构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不断提高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充分彰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单纯的学历教育”或“简单的技能教学”问题依然是长期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难题,也因此引发了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各地区重视程度不一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起步较晚,且国内各个地区重视程度不一,职业院校本身也存着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机制体制问题不够重视等问题,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引领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没有做到以系统思维统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规划,甚至有些职业院校的党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还未充分发挥系统引领的作用。

(二)社会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主要表现为认可度不高、认识不够深刻,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又与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人才质量、就业质量及社会推动力等重要指标的社会评价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使职业教育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有着多重障碍与阻力,这为系统思维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特色办学不够突出

职业教育没有办出特色,这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教育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有关。当前,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人才强国、创新强国、战略强国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特色品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系统思维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协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充分利用区域发展及其呈现出来的地方特色,办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深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调动和整合力度应成为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征,但是当前的资源整合力度却不能与产业结构转型、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充分匹配,以系统思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需要加深资源整合的力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要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实现多渠道、集团化及混合所有制办学方式。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或社会各界都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任何资源都有可能整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使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一体化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机遇

(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面临教育体系、创新体系和社会生态体系等深刻变化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创新竞争,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就必须大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思维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首先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在现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地渗透终身教育与创新理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