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自动装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章广清江玉蓉黄玲玲
[摘要]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明确指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绿色低碳环保模式的基本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电力水平。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作为电气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障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以推动我国电力系统产业的发展。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环境的概念及现状分析“自动装置”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原则,提出“自动装置”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重点课程建设“电力系统自动装置”(2021252)
[中图分类号]TM7-4;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7-0093-04[收稿日期]2022-08-08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储能”一体化的电力协同发展体系,也指出了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基于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创新、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傳统的教学模式中“自动装置”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长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必须要对“自动装置”课程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自动装置”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能够使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环境的优质人才。
一、新型电力系统环境概念及现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大幅发展,我国也进入了绿色低碳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基本构成,以绿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也成了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应用的主要渠道,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环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当前在新型电力系统环境背景下明确指出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持续转型发展。要积极引进优质的新型电力系统,增强可再生能源的电量比例,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50%,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打造全新的“新能源+储能”一体化等电力协同发展体系[1]。所以新型电力系统环境背景下,必须要全面提高新能源电站与电网的协同发展,加强电力系统储能、蓄能的设备建设,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能源消纳及储存能力,缓解电力负荷。
(二)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电力系统设施
在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明确指出了节能低碳的重要性。电力作为国家发展和民生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必须要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常态化监管。提高耗能项目的水平,对已经饱和的电力系统设施行业必须要置换政策,提高门槛,推动绿色技术在电力系统项目建设中的运用。所以在未来的电力系统设施发展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加倾向于具备绿色节能技术的优秀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发展的大环境。
(三)重点推进节能降碳工程发展
在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全面开展了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在城市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多个基础设施中,开展了以节能降碳为核心的升级改造,推动了绿色建筑、绿色供电系统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电力系统环境下会更加倾向于提高城市及国家的综合效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新能源系统的优化与利用。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节能降碳示范工程,推动节能技术以及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自动装置”课程教学现状
“自动装置”课程是电力系统中一门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性课程,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并网方法、励磁控制装置、其他安全自动控制装置等内容。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对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和理解能力。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创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自动装置”课程的教学质量,其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自动装置”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因为课堂讲授是能够快速为学生提供大量知识的有效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中集中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学习理论知识。但是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环境的教学影响下,这种集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对各种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设备以及现代化装置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自动装置》教材是不断累积传统的优秀题材,并吸收现代知识、经验组成的“精华”。这种“精华”具有传承性和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主要反映的是大时代环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