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多元并进:指向高效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docx
文件大小:40.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多元并进:指向高效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积累实验资源、改进实验方法、深化学生互动、拓展实验形式等策略,对初中阶段实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突破,促进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更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学;多元并进;高效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4-0053-03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生物科学是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包括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实验应成为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学课程中,实验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还是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受教育管理制度、教师的认知、教学的实施及学生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还存在诸多困难。笔者尝试采用多元化策略,对初中阶段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突破,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改进教学模式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剧变时期,缺乏成熟稳定的情绪体验,导致其很难集中注意进行实验设计或听老师讲解,从而导致操作不得要领,实验的效果差强人意。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笔者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了“教室实验室教室”的实验教学模式(见图1)。这样的模式既保护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使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更为充分。

2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实验课堂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实验室行为,提高实验的效率,因此,笔者将评价贯穿实验的整个过程。首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作如下安排:建立实验小组并进行分工,实验小组包括组长、材料收发员、记录员、卫生员和发言人;宣读生物学实验课规范;认识实验器材及主要功能。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为后面正式开展实验做好准备。其次,在正式实验课前发放实验量规(见表1),提醒学生在本书课实验中应达到的目标。实验过程中按照量规进行打分,并在实验后根据记载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整改。

3积累实验资源

3.1从校园中寻找实验材料

从校园中寻找实验材料既方便教师进行准备,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一实验的经典实验材料是天竺葵,很多教师因为材料的缺少而无法开展实验。笔者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校园里的许多花卉乃至野草、野树苗都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材料,其中实验效果较好的有红花酢浆草、萝藦、小蓟、艾蒿、葎草、构树等。

3.2动手培养实验材料

动手培养实验材料不仅方便取材,更可以解决经费的问题。以观察草履虫实验为例,教师可以自行培养草履虫,有多种培养方法可供选择,如:取干稻草109,剪成3cm长,放入烧杯,加水1000mL,煮沸10~15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在25~30℃下培养1~2d,促使培养液长出细菌,然后再接种草履虫,几天之后草履虫就开始大量繁殖。把容器放在实验室有阳光照射但又不是直射的地方,之后定时往其中补足失去的水分,维系草履虫的生存。

黑藻可用于实验观察细胞质流动,可以验证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可以用来制作生态瓶。黑藻的培养方法简单:从河里捞一些河泥,取适量河水装入透明玻璃瓶,等河水沉淀变澄清后将黑藻插入河泥培植。需要注意要定期清理河水中可能带有的水绵,防止水绵繁殖过多缠绕在黑藻上影响其生长。

3.4积累实验资源

生活中很多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优秀的实验材料,这样做不仅能积累实验资源,更能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例如,一根老丝瓜制成的搓澡巾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植物的组织。将穿破的丝袜剪成宽宽的一段,可以用来探究鱼鳍的作用。

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生物兴趣小组,制作印痕化石、制作叶脉书签、制作“花的解剖图”、制作植物叶标本、制作植物的“身份证”并为植物挂牌。这些挂牌和标本还可以成为实验教学的资源,供其他学生学习使用。

教师在日常实验中积累实验资料如图片、录像、实验量规的记录等,并且建立文件夹进行整理,有利于日后总结、反思等。

3.5创造性开发实验资源

生物学涉及很多学生无法亲眼观察的生理过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自制一些学具或模型。笔者利用磁板制作了“双受精”“寻找蝴蝶”等学具,利用气球、打包盒等制作了气孔模型,利用纸盒和橡胶手套制作了“双重呼吸”模型。通过演示学具和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的结构以及整个生理过程。这些学具和模型的直观性强,可以反复使用,制作的成本低而且易于保存。

制作模型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模型中凝聚的创新力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与激励。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也参与到制作中,笔者在初一、初二年级多次开展了生物模型制作大赛。此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也为教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