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020CCSC50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686.2—2025
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生物安全防护规范
第2部分:实验室
Biosafetyrecommendationsforhematophagousarthropodofmedical
importance
PartII:Laboratory
2025-04-15发布2025-06-01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6/T686.2—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现行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是DB46/T686.2《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生物安全防护规范》的第二部分。DB46/T686由以下2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现场;
——第2部分:实验室。
本文件由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实验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昌华、夏菡、袁志明、邓菲、单超、师永霞、王环宇、刘起勇、孙毅、韩谦、罗欢乐、于学东、梁磊、滕新栋、王璐、曾雪霞、封丹、杨夕。
II
DB46/T686.2—2025
引言
DB46/T686《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生物安全防护规范》作为现场和实验室开展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相关活动生物安全防护规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提供了对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生物安全相关操作、人员防护和分级的指引。
由于医学节肢动物相关活动主要分为现场和实验室两个应用场景,对生物安全有不同的要求,为便于对现场和实验室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DB46/T686由2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现场。目的在于提供开展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相关现场活动时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操作规范、人员防护、设备与材料、废弃物处置、样本包装与运输等的基本原则、措施和要求。
——第2部分:实验室。目的在于提供开展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相关实验室活动时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包括设施与设备、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置、意外与应急处置等)的基本原则、措施和要求。
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医学节肢动物现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分级标准或规范;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多种医学节肢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然而,相关从业人员在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等由医学节肢动物引起的传染病防控中,对于生物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提升医学节肢动物相关生物安全的治理和应对能力。
DB46/T686.2—2025
3
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生物安全防护规范
第2部分:实验室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开展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实验室活动时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包括设施与设备、操作规范、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置、意外与应急处置)。
本文件适用于涉及重要吸血性医学节肢动物的实验室活动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30864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感染的节肢动物infectedarthropod
已明确感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的节肢动物。
3.2
未感染的节肢动物uninfectedarthropod
已明确未感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的节肢动物。
3.3
基因修饰的节肢动物geneticallymodifiedarthropo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野生型节肢动物基因组进行修饰(例如基因插入、删除、替换或定点突变等)后得到的与野生型表型特征不同的节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