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203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6/108
适用专业:现代农艺专业
适用年级:二年级
制订人:
审订人: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剑阁职中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技术平台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畜禽解剖生理
了解畜禽体的基本结构;了解反刍动物各器官、系统生理特点。
2
畜禽疾病防治
了解畜禽疫病的主要危害;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病毒的增殖和干扰现象,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了解宿主的种类,掌握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畜禽生产
畜禽繁育与改良:学习畜禽遗传原理、育种、杂交改良、繁殖等知识。掌握畜禽常用的选育、杂交改良和繁殖技术。
2
兽医基础
了解动物疾病和病理基础知识及动物疾病的一般检查、病史调查、系统检查方法,掌握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建立诊断的方法及程序,了解动物疾病治疗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六大营养成分的营养作用及相互关系;
2.明确八大饲料的类型及特点;
3.掌握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合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能识别猪、鸡、羊、兔的组织器官及所属系统判定;
2.连续注射器的组装应用及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技术;
3.能熟练完成器械打结等缝合技术;
4.能完成动物血涂片的制作。
素质目标
(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1.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08学时)
项目
工作任务
教学形式
建议学时
备注
学时
小计
项目一:
畜禽营养与饲料
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理论型、演示型
4
44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理论型、演示型
4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理论型、演示型
6
糖类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脂肪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6
维生素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水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能量与畜禽营养
理论型、演示型
4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理论型、演示型
4
项目二:
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理论型、演示型
4
42
粗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青绿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青贮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能量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4
蛋白质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矿物质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4
饲料添加剂
理论型、演示型
6
项目三:
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畜禽的营养需要
理论型、演示型
8
22
畜禽的饲养标准
理论型、演示型
2
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
理论型、演示型
12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
说明
考核评价
畜禽营养基础
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1、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组成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
多媒体
黑板
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考核70%
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1、掌握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的消化性的概念;
2、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
3、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
多媒体
黑板
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考核70%
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1、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2、掌握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
3、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