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docx
文件大小:46.07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5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203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6/108

适用专业:现代农艺专业

适用年级:二年级

制订人:

审订人: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剑阁职中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技术平台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畜禽解剖生理

了解畜禽体的基本结构;了解反刍动物各器官、系统生理特点。

2

畜禽疾病防治

了解畜禽疫病的主要危害;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病毒的增殖和干扰现象,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了解宿主的种类,掌握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畜禽生产

畜禽繁育与改良:学习畜禽遗传原理、育种、杂交改良、繁殖等知识。掌握畜禽常用的选育、杂交改良和繁殖技术。

2

兽医基础

了解动物疾病和病理基础知识及动物疾病的一般检查、病史调查、系统检查方法,掌握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建立诊断的方法及程序,了解动物疾病治疗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六大营养成分的营养作用及相互关系;

2.明确八大饲料的类型及特点;

3.掌握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合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能识别猪、鸡、羊、兔的组织器官及所属系统判定;

2.连续注射器的组装应用及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技术;

3.能熟练完成器械打结等缝合技术;

4.能完成动物血涂片的制作。

素质目标

(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1.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08学时)

项目

工作任务

教学形式

建议学时

备注

学时

小计

项目一:

畜禽营养与饲料

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理论型、演示型

4

44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理论型、演示型

4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理论型、演示型

6

糖类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脂肪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6

维生素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水的营养作用

理论型、演示型

4

能量与畜禽营养

理论型、演示型

4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理论型、演示型

4

项目二:

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理论型、演示型

4

42

粗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青绿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青贮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能量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4

蛋白质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6

矿物质饲料

理论型、演示型

4

饲料添加剂

理论型、演示型

6

项目三:

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畜禽的营养需要

理论型、演示型

8

22

畜禽的饲养标准

理论型、演示型

2

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

理论型、演示型

12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

说明

考核评价

畜禽营养基础

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1、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组成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

多媒体

黑板

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考核70%

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1、掌握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的消化性的概念;

2、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

3、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

多媒体

黑板

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考核70%

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1、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2、掌握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

3、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