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医院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相关人员,涵盖医疗安全、消防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二、组织与职责
(一)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院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医院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政策和规划,确保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
2.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部署安全工作任务。
3.审查和批准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重要文件,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4.协调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5.对医院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设在医院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和指示,组织实施医院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2.制定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医院各科室、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收集、整理和分析安全管理信息,定期向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安全工作情况。
4.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三)各科室、部门职责
1.各科室、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2.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
3.定期对本部门的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检查情况及时报告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4.配合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
5.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并及时报告医院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相关领导。
三、医疗安全监督管理
(一)医疗质量管理
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和考核标准,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2.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定期对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安全。
3.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定期对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淘汰不安全、无效的技术。
4.加强医疗文书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文书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医疗风险管理
1.建立医疗风险评估机制,对医疗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风险的能力。
2.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信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定期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3.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理,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和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定期对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
1.加强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
2.加强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3.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特殊药品的专用账册,定期进行盘点,确保特殊药品的安全使用。
四、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1.明确医院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科室、部门和个人。
2.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定期对消防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2.建立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档案,记录其购置、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情况。定期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更换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