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23T-大豆对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文件大小:149.8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千字
文档摘要

ICS65.020.20

ICS65.020.01

B05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XXXX—2021

大豆对拟茎点种腐病菌抗病性

鉴定技术规程

2021-XX-XX发布2021-XX-XX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XXXX—202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20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艳丽、陆欣春、韩晓增、潘凤娟、邹文秀、李雪光、战丽莉、严君、陈旭。

I

DB23/TXXXX—2021

大豆对拟茎点种腐病菌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对拟茎点种腐病菌抗病性鉴定的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病

菌接种体制备、种子菌丝覆盖率测定、种子发芽测定、植株接种法(包括切顶端接种法、伤口接种法、

切茎接种法和下胚轴接种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对拟茎点种腐病菌抗病性的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N/T4865-2017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

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学名Phomopsislongicolla,属寄藏真菌,可寄藏于大豆种子的种皮、胚和

胚乳等组织、降低种子的发芽及活力,引起种腐病,导致大豆减产和品质降低,还可侵染种苗使之丧失

活力,引起种苗异常。

3.2

接种体

用于接种并引发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

4病菌接种体制备

病菌菌株纯化及分离所用培养基为酸性PDA培养基(Acid-PDA,简称APDA),配方为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琼脂条20g,蒸馏水1000mL,待PDA培养基冷却到45℃~50℃时加1.5mL的10%

的乳酸(pH4.8~5.2)、75mg的硫酸链霉素(100万单位)。病菌接种体制备应符合SN/T4865-2017的规

定。

5对大豆种子的致病性测定

5.1菌丝覆盖率测定

1

DB23/TXXXX—2021

将供试菌接种于Acid-PDA(APDA)培养基平板上,25℃暗培养5d后,选取健康大豆种子,经75%酒

精消毒3min于灭菌的滤纸上稍风干,将消过毒的种子匀距放在已培养5d的供试菌培养皿内,种子紧贴培

养皿内壁(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