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431.3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7.01千字
文档摘要

《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

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

1)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实现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和智慧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

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现农

业农村现代化,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1年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到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层面,农

业灌溉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0%以上,是用水大户。在当前“十四五”

期间,我国将建设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

的国家水网为核心,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因此,以农田灌溉为

应用场景,开展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规范研究,是面向农业农村现

代化、灌区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项目研究团队归属农村水利学科,重点围绕数字灌区、农田灌溉

自动化建设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整体研究方向为:基于空天地信息感

知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构建灌区分散农田星-机-地一体化以及作物

-地表-土壤立体化需耗水信息实时感知网络;基于水位/流量信息感知

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构建灌区水源-水网-控制节点-用水单元全要素

蓄-引-提-调-灌-排用水全过程信息实时感知网络;基于全水动力学统

一表征方法和GPU并行计算技术,构建灌区全要素用水全过程实时

交互模拟模型;基于知识图谱和闸群协同调控技术,构建灌区用水全

过程全要素协同调控模型;融合需耗水和用水全过程信息实时感知网

络、用水全过程实时交互模拟模型和协同调控模型,形成灌区用水智

能调控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灌区用水全过程实时推演与精准预测。为

了进一步指导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故提出农田灌溉智

慧应用技术规范编制项目。

2)项目必要性

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近年来才初见雏形,起步与发达国

家相比起来还是较晚,而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核心技术层次

上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现代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年加大对农业现代化

的投入,在一些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不

断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积极发展农业物联网,大力加大科研力度,

将新技术应用在农业现代化中。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新兴技术的

快速发展,例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无线网络传

输技术等也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

国社会以及院校等科研工作者也对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做出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整体而言,我国现代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智慧节水技术、无人机技术、无人农场

技术、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典型或者多个技术

的落地应用工作。基于“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的农田灌溉用

水智能决策成为农田智慧调控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系统信息

体系不统一、设备接入模式不一致、数据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农田

灌溉用水可持续调控需求难以实现,亟需开展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

规范研究。

为此,2021年1月13日,中国灌区协会经专家评审,批准《农

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规范》。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有

关单位开展该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该项团体标准经过内部沟通交流确定编制大纲,专家咨询确定编

制内容,分工编写形成团标初稿,专家咨询形成审查稿,修改完善形

成征求意见稿、报批稿等工作环节,具体工作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为立项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2月),通过田间

典型试验、调研和国内外研究文献广泛了解农田灌溉智慧应用技术的

需求和问题,拟定规范编制大纲初稿,召开专家咨询会,确定编制大

纲;

第二阶段为征求意见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形成征

求意见稿阶段,根据编制大纲、调研了解到的技术需求,收集整理已

有成果,确定规范主要步骤,广泛查阅相关专业已发布规范,结合已

有规范的相关规定,最终编制形成本规范初稿,征求专家意见,修改

完成形成并通过会议和调研表等方式征求意见;

第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