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团体标准草案编制说明
(参考格式)
基本信息
中文奶牛肠道甲烷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标准草案名称
MeasurementTechniquesSpecificationofEntericMethane
英文
Emissions
□制定□修订
项目类型计划编号T/LCAA0009-2020
(被修订标准名称及编号:)
起止时间2020年9月2021年9月
北京市畜牧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
起草组成员
无
项目调整情况
背景、目的和意义
畜牧产品的生产活动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诸多因素之一。对于畜牧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碳排放评价有利
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碳减排。奶牛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巨大,是畜牧产品生产活动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
根据农业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奶牛存栏量达1037.7万头。养殖活动量巨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观。
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社会函待解
决的重大问题。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基
础统计制度。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
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的基础统计体系。要定期编制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
清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可以识别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了解各部
门排放现状,预测未来减缓潜力,从而有助于制定应对措施。
开展奶牛肠道甲烷排放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可为奶牛生产过程中动物生理活动提供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技术
规范,使奶牛生产活动的肠道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能够被直观获取,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相关畜牧产品生产者、企业或
个人真正了解奶牛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措施减少奶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
排放,从而对于促进社会的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编制奶牛肠道甲烷排放监测技术规范意义重大。
本项目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种养殖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数据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编号:
2017YFF0211704)的核心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针对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并明确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非二氧
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研究建立畜牧生产过程GHG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建立畜牧
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和量化统一核算体系。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奶牛肠道甲烷排放监测技术、方法及报告要求,用于指导奶牛肠道甲烷排放监测工作。基于
该规范,可获得奶牛肠道甲烷排放因子,为畜牧养殖业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实施减排技术提供参考,促进低碳减排
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作简况
1.分工情况
北京市畜牧总站负责标准编制报批的全面组织工作,包括行业情况调研和行业
相关专业资料收集、标准原则、框架、控制点的划分、标准内容和标准技术条款内
容的组织编写。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负责开展养殖碳排放监测技术
特征分析、指标筛选及基准界定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负责反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