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民营医院信用评价标准-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729.78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8.14千字
文档摘要

民营医院信用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任务来源于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的指令性课题《医疗机构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9-WJBC-01),在原科

研项目的基础上,转化为标准化项目《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在

课题立项之初的项目名称是《公立医院财务信用体系建立研究》,经

专家讨论,结合社会发展以及医疗行业管理发展的需要,项目名称变

更为《医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进行研究,2020年1月,项目研究阶段性完成,形成了《医

疗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结题报告。随后,以此研究为基

础形成的标准草案在2020年1月立项,并于2020年6月12日完

成并发布了《公立医院信用评价》团体标准。

2020年6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委托东莞康华医院牵头承担

《民营医院信用评价标准》课题。东莞康华医院牵头起草,并联合多

家单位,组成《民营医院信用评价标准》编制组,2020年先后于6

月29日和12月19日两次院内外专家讨论,逐步修改完善,形成《民

营医院信用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党和国家多次提出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八

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

1

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2013年1月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

条例》(国务院第631号令),5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中

央机构编办发布《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

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财金【2013】920号)提出了在行政管理事

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若干规定。国务院2014年发布《社

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并确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0

年,社会诚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还强调“在医疗卫生领域,

加强信用管理和行业诚信作风建设。树立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坚持

仁心仁术的执业操守。培育诚信执业、诚信采购、诚信诊疗、诚信收

费、诚信医保理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等诚信医疗服务准则,全面建立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

开展诚信医院、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制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信用评

价指标标准,开展医务人员医德综合评价,惩戒收受贿赂、过度诊疗

等违法和失信行为,建立诚信医疗服务体系”。2015年底,国家卫

计委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师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维护使用工作的

通知》也指出要逐步构建医疗机构信用体系。国家卫健委作为第一批

信用体系试点单位,正逐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中国

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2016年已经建立并颁布了非公立医疗机构信用

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全国该类型的医疗机构开展信用评价。2019年

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通过

2

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指标考核医院信用情况,这是全国首次在公立

医院中将信用评价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2019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

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提出加强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

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

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

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

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社会办医,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不断深化改革、改善办医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政策落

实不到位、监管不完善、社会整体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伴随

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民营医院成长较为迅速,其发展过程表现出了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但社会的偏见和

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也严重限制了民营医院更快地发展。特别是诚

信缺失问题已成为影响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一是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