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RMXXXX—2025
煤矿开拓巷道变形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开拓巷道变形监测的基本规定、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加固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开拓巷道变形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3561.9《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DZ∕T0276.1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DL/T5807《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技术规范》
MT/T878《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拓巷道developmentroadway
采煤工作中为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也称大巷。
3.2
长时变形long-termdeformation
巷道开挖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质力学、地应力、岩石变形和支护等因素的影响,巷道逐渐发生的
持续性变形现象。
3.3
钻孔成像boreholeimaging
通过钻孔成像获取地下岩石结构信息的方法。
3.4
两翼开采miningbothsides
采区上下山布置在采区走向中央,开采时大巷两侧回采工作面逐条开采,从盘区边界向大巷推进的
采煤方法。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a)在盘区式采区中,开拓巷道宜布置于需要开采的煤层中,工作面呈条带式布置在大巷两翼,
达产时有两个综采工作面同时生产。盘区式采区宜包含两条以上大巷。
b)开采时,大巷两侧的条带式工作面逐条开采,从盘区边界向大巷推进,大巷两侧的工作面分
为已开采工作面、未开采工作面和开采中工作面。
c)工作面回采结束,下一工作面回采时,应按受采动影响程度划分监测等级。
4.2监测等级
4.2.1
1
T/GRMXXXX—2025
如图1所示,邻近开采中工作面的巷道区域应为重点监测区,开采中工作面对应的非相邻巷道应为
次重点监测区,采空区对应的巷道区域应为采后监测区,不受采动影响的区域应为常规监测区,第一次
采动时的重点监测区域受到第二次采动影响后该区域应为二次采动监测区。
图1两翼开采巷道监测区域分级示意图
4.2.2区域监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常规监测区监测项目应包括巷道表面位移、巷道深部位移等常规监测项目;
b)重点监测区域,巷道围岩状态应密切监测,应提高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且应增加微震、
钻孔摄像和超声波监测项目;
c)次重点监测区域,除应提高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外,还可增加钻孔摄像和超声波项目;
d)二次采动影响区应密切监测,除常规监测项目外,可增加超声波监测和微震监测项目;
e)采后监测区可降低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也可定期通过钻孔摄像观察围岩内部完整性。大
巷已确定废弃时,可取消监测项目。
f)当遇到下列不良地质与工程情况时,巷道应重点监测:
1)埋深较大的巷道;
2)围岩岩性较差的软岩巷道;
3)围岩中多断层、节理和结构弱面的巷道;
4)上覆含水层的大巷;
5)受上覆煤层开采的多条邻近大巷;
6)多煤层开采扰动的大巷。
4.3设备与人员
a)施工单位应配置专业监测设备和人员,应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b)监测设备应稳定可靠,具有合适的量程,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c)监测前应建立数据记录、分析和审核制度,出现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
记录。
4.4测点布设
测点应合理编号,保证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