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2025版.docx
文件大小:29.65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66千字
文档摘要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2025版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临床实践需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使用,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负担。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等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医疗单位。

3.基本原则

-安全有效:严格遵循医疗原则,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符合患者病情需要,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合理使用:根据患者病情、药物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静脉输液治疗方式,避免过度输液。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规程,加强输液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二、组织管理

1.管理组织架构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静脉输液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般应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包括医务、护理、药剂、院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临床专家。

2.管理委员会职责

-制定和修订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

-组织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合理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

-对不合理的静脉输液行为进行干预和处理,提出改进措施。

-协调解决静脉输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3.相关部门职责

-医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指南和技术规范,监督临床科室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护理部门:负责制定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输液操作规范、安全。

-药剂部门:负责提供静脉输液药物的相关信息,审核医嘱合理性,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管理,指导合理用药。

-院感部门:负责制定静脉输液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预防和控制输液相关感染的发生。

三、适应证管理

1.严格掌握适应证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范,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只有在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才考虑使用静脉输液治疗: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能经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或口服、肌内注射给药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情况。

2.分级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输液的必要性,对静脉输液进行分级管理:

-一级输液:适用于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如休克、严重脱水、急性中毒等。此类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治疗。

-二级输液: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快速补充液体或药物的患者,如严重感染、高热、剧烈呕吐或腹泻等。此类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尽快进行输液治疗。

-三级输液:适用于病情相对较轻、可以通过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治疗,但患者有特殊情况(如不能口服、胃肠道吸收不良等)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此类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输液。

3.会诊制度

对于病情复杂、输液治疗存在争议的患者,应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应记录在病历中,作为输液治疗的重要依据。

四、处方与医嘱管理

1.处方权限

只有具备相应处方权的医师才能开具静脉输液处方。实习医师、试用期医师开具的静脉输液处方,须经带教医师审核、签名后方可有效。

2.处方开具要求

医师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在处方中注明输液的理由和目的。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和输液速度。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原则,避免不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

-处方应书写规范、清晰,注明药物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输液时间等信息。

3.医嘱审核

药师应严格审核静脉输液医嘱的合理性,对存在以下问题的医嘱,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

-无明确适应证的输液医嘱。

-药物选择不当、剂量不合理、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医嘱。

-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的医嘱。

-输液速度不符合要求的医嘱。

4.处方点评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每月抽取一定数量的静脉输液处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等方面。对不合理的处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