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
总则
手术室标本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准确、规范地处理手术标本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关键意义。为了确保手术标本的安全、完整、准确送检,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手术室所有手术标本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切除的组织、器官、病变标本、体液标本等。
标本采集与初步处理
1.术前准备
-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应确保标本容器充足且符合要求。标本容器应为密封良好、材质坚固、无破损的容器,一般选用合适大小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容器上应贴有清晰的标签,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标本名称等基本信息。
-准备适量的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其浓度和用量应根据标本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合理准备。固定液的作用是防止标本腐败、自溶,保持标本的形态结构,以便后续的病理检查。
2.标本采集
-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负责准确采集标本。在切除标本时,应尽量避免对标本的挤压、损伤,以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对于微小标本,如针吸活检标本,应使用专用的标本采集器具,小心操作,防止标本丢失。
-对于多个标本或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手术医生应进行明确的区分和标记。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或夹子对标本进行标记,也可以在手术记录中详细描述标本的部位和特征,以便病理科医生准确判断。
-手术医生在采集标本后,应及时将标本交给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在接收标本时,要与手术医生进行严格的核对,确保标本的数量、名称与手术记录一致。
3.初步处理
-洗手护士接收到标本后,应立即将标本放入装有固定液的标本容器中。固定液的量应足够浸没标本,一般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10左右。对于较大的标本,可适当增加固定液的用量。
-标本放入容器后,洗手护士要再次核对标本容器上的标签信息,确保标签内容准确无误。同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标本的采集时间、名称、数量等信息。
-对于一些特殊标本,如需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应按照快速冰冻切片的相关流程进行处理。手术医生应在切除标本后立即将标本放入专用的标本盒中,由巡回护士迅速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在送标本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标本的低温状态,避免标本受热影响检查结果。
标本核对与登记
1.手术间内核对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共同对标本进行再次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标本的数量、名称、与手术记录的一致性等。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对于需要送检的标本,巡回护士要再次检查标本容器的密封情况和标签信息,确保标本在送检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和混淆。
2.标本登记
-巡回护士将核对好的标本送往手术室标本登记处。在标本登记处,有专人负责接收和登记标本。接收人员要与巡回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再次核对标本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标本名称、数量等。
-接收人员在专用的标本登记本上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除了上述信息外,还应包括标本接收时间、送检科室、送检人等。同时,将标本信息录入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后续的查询和跟踪。
-对于同一患者的多个标本,要分别进行登记和编号,确保每个标本都有唯一的标识。登记完成后,接收人员要在标本容器上再次粘贴带有唯一编号的标识,以便在病理检查过程中准确识别。
标本送检
1.常规送检
-一般情况下,手术标本应在手术结束后及时送检。对于不需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巡回护士将登记好的标本送往病理科。在送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标本的平稳,避免标本容器的晃动和碰撞。
-送往病理科时,巡回护士要携带标本送检单,送检单上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标本情况等。病理科接收人员在接收标本时,要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标本信息和送检单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接收。
2.快速冰冻切片送检
-对于需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医生切除标本后立即送往病理科。在送往病理科的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时间,一般要求在15分钟内送达。
-送达病理科后,巡回护士要向病理科医生详细说明手术情况和标本采集部位等信息,以便病理科医生能够准确进行检查。病理科医生在完成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后,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手术室医生,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3.特殊标本送检
-对于一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如艾滋病、乙肝等患者的手术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标本容器应进行特殊标记,采用双层包装,外层包装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泄漏性能。
-送检人员在接触此类标本时要做好防护措施,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送往病理科的过程中,要避免标本的泄漏和污染。病理科在接收此类标本时,也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