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关于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门诊特定慢性病(以下简称“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工作,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本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情况开展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部署
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医保办、财务科、医务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自查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详细的自查工作方案,明确自查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间节点,确保自查工作有章可循。
(二)宣传培训
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医保管理人员参加门特慢病政策及门槛费收取相关知识培训,邀请医保部门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使工作人员准确掌握门特慢病政策和门槛费收取标准、流程,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医院内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参保人员宣传门特慢病政策和门槛费收取规定,提高参保人员的政策知晓率。
(三)全面自查
医保办、财务科联合对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期间门特慢病患者的就医记录、费用结算清单、收费票据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检查门槛费收取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收取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重复收取或违规减免门槛费等问题。同时,随机抽取部分门特慢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对门槛费收取情况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二、自查发现的问题
(一)政策执行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对门特慢病政策和门槛费收取标准理解不够准确,存在误收或漏收门槛费的情况。例如,在收取门槛费时,未严格按照不同病种的门槛费标准执行,导致部分患者多交或少交门槛费。个别科室在为门特慢病患者办理就医手续时,未认真核对患者的医保信息和门特慢病资格,存在将不符合门特慢病条件的患者按照门特慢病标准收取门槛费的现象。
(二)收费流程方面
收费系统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不够顺畅,存在数据传输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导致部分患者的门槛费收取信息未能及时上传至医保系统,影响了患者的医保报销。在收取门槛费时,部分收费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未向患者出具正规的收费票据,或者收费票据上的信息填写不完整、不准确,给患者报销带来不便。
(三)内部管理方面
医保办、财务科、医务科等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在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例如,医保办在审核患者门特慢病资格时,未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财务科,导致财务科在收取门槛费时出现错误。医院内部缺乏对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情况的有效监督机制,对收费人员的业务操作缺乏定期检查和考核,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患者服务方面
部分医护人员在为门特慢病患者提供服务时,对门槛费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导致患者对门槛费收取情况存在误解和不满。在患者对门槛费收取提出疑问时,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准确地给予解答,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策学习不到位
对门特慢病政策和门槛费收取规定的宣传培训不够深入、全面,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准确掌握最新政策要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政策执行偏差。
(二)系统建设不完善
医院的收费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据接口不够稳定,无法满足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沟通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在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漏洞。
(四)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医护人员和收费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的需求关注不够,缺乏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患者满意度不高。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策学习培训
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医保管理人员参加门特慢病政策及门槛费收取相关知识培训,邀请医保部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确保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政策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政策学习长效机制,通过内部培训、线上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政策意识和业务能力。
(二)完善系统建设
加大对医院收费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的投入,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系统功能,确保系统数据传输及时、准确。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数据对接长效机制,及时解决系统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信息的顺利上传和医保报销的正常进行。
(三)健全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医保办、财务科、医务科等部门在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完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门特慢病门槛费收取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四)提升服务质量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