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育教学探索实施方案 .pdf
文件大小:259.0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13千字
文档摘要

教育教学探索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探索性教学依据的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思想,变封

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要面向过程,将学科概念、理论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

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的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生将来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

合作”,以适应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和知识经济的需要。《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充分“确立学生

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才能成长为适应社会发

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都集中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

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1

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总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其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的进程、效率和质量,教材所包

含的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客体。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性教学模式符合这一人类的一般认

识规律。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的形成过程为主要特

征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将学科

概念、理论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

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

主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并能够以此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

学习,逐步转变为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模式;。

(三)促进和带动学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当前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所提出的

新的要求,具有着重要意义。

2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

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

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

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于新形势下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教育教学

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本课题

的实施对于探索师范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

大环境,丰富教育教学的理论,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

新途径,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着重要

的意义。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进一步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教

学管理和评价体制,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带动和

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运行与发展。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

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的发现,

而只需接受和消化教师所讲的或者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教师一

般也只研究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更

3

新的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旧有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