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企协同培育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与运维人才.docx
文件大小:40.9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21千字
文档摘要

校企协同培育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与运维人才

宋绮婷,林文轩,张洁琼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30;2.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澳门999078)

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与运维人才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涉及校内与校外、学生与社会、课内与课外。培养人才的教学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规划,以明确的科学方法指导教学。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与运维人才协同培育不能沿用原有的方式方法,需要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建设与运维人才的协同培育要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动性。在当前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发展中,结合人才的实际培养和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铁路教学采用合作训练方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1]。同时,铁路教学要结合其专业特点,实现工学结合,加强学科建设。

协同培育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工程建设与运维的许多理论基础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知识的传授效果,又要起到教学的作用[2]。协同培育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更符合高职学生的情况,也跟当下高职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整体方向高度契合。这也要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协同培育创建了真实的场景,借助实际的项目进行实践,可以保证教学效果。

协同培育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协同培育方式,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让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协同培育的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参与“工程建设与运维”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旦感到没有意义,就会觉得听起来索然无味。与说理教学不同,协同培育是在具体项目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帮助。将协同培育应用于教学,是将项目的完成效果与技能提升作为目标,学生的学习借助实际项目来实现,并融入多方面的知识,在“做中学”,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3]。

教师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及教学实践能力,在实施协同培育教学时,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建设与运维的要求、难点和重点,基于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实践项目组织课堂活动。铁路专业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协同培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以怎样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与工作相关的实操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在“一带一路”高铁援助建设倡议下,海外高铁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但轨道交通建设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高铁“走出去”陷入发展瓶颈。因此,培养高质素的复合型轨道交通人才迫在眉睫。

工程建设与运维实施实现协同培育教学需要做好实训条件的保障。实训教学要与“工程建设与运维”课程相结合,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训室,使学生能够在实训项目中进行专业课和实训课的学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强化动手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想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教育优势,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如联合铁路建设企业开展实训课程教学。在企业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实训课程内容的学习,获得专业的实践技能,还可以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实训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管理相结合,能够发挥实训教学在专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工程建设与运维的协同培育需结合当下国际工程项目建设和运维知识进行优化。当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单一且碎片化,难以满足培养高铁项目建设和运维人才的要。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国和国际的高铁工程项目建设知识和运维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企业和教师要共同改进教学的方式。企业应当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如参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选择和方案制订等活动。高校教师要定期前往企业调研,了解社会和国际前沿信息,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的教学和实践。在教学中,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骨干开展讲座,介绍高铁工程建设与运维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4]。

高职教学课程改革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科学设计与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科学发展,将协同培育的特色教学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高职院校改革要将重点放在实践上,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操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国际项目管理有更多的认识,了解国际商务规则,掌握国际行业规范,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5]。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注重全面性。教学内容应明确学生通过协同培育需要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