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pdf
文件大小:128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3千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高(一)(地理)组班级:姓名:学号:2017年5月18日

4.3传统工业区教案【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知识与技能

课标要求: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

2.掌握传统工业区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衰落的原因、整治的措施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提出我国辽中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课标分析:1.通过对鲁尔区资料、信息的收集学会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通过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对比,明确对传统工业区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关键是“分析”、“举例”、“说明”,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水平。是在学生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学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二节内容的基础上,对“传统工业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区与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并说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因此,二、教学重点

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各个“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的具体案例出发,分析影响各传统工业区、新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三、教学难点

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将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进行比较并分析异同点。

四、教具准备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对实例进多媒体课件

行恰当分析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六、教学过程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和总结。也是对上面两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能力体现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