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THXCY-紫花苜蓿维生素E测定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186.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4千字
文档摘要

团体标准

《紫花苜蓿维生素E测定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紫花苜蓿维生素E测定技术规程》团标制定组

二〇二五年五月

1

目次

一、任务来源及标准制定背景3

1、任务来源3

2、标准制定背景3

二、主要工作过程4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5

1、标准编制原则5

2、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论据5

四、采用的国际标准6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7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7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意见7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7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7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7

2

一、任务来源及标准制定背景

1、任务来源

本技术规程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畜牧兽医研

究所共同申报。

2、标准制定背景

(1)政策支持推动苜蓿高值化应用

国家《“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牛羊饲草保

障达到80%以上,苜蓿作为重要饲草被重点扶持。制定本技术规程符合农业农村部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

标准化”要求。

紫花苜蓿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应用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

美誉。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他活性物质,

是牛羊等反刍家畜的优质饲草,在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具有

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紫花苜蓿还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用,

显著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2)维生素E对饲料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E(VitaminE,VE),又名生育酚,1922年由美国加州大学Herbert

Evans发现,后经多年研究,分离出其生物分子结晶,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式为

CHO。1924年,阿肯色大学的Sure首次将其命名为VitaminE(VE)。维生素

29502

E是人和动物必需却不能自主合成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E会造成畜禽免疫力和卵

巢机能下降甚至不孕不育等一系列问题。合理补充维生素E能够提高畜禽的免疫

力和繁育性能,改善肉、蛋、奶等畜产品的品质。肉牛饲养中,添加VE可以明显

提高肌肉的红色度,延长肉品的货架期;奶牛日粮中添加VE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

品质,抑制牛奶的氧化过程,大幅度延长牛奶的贮藏时间并使其保持鲜奶的特殊香

味。维生素E在植物叶绿体中合成,天然合成的维生素E包括生育酚(Tocopherol)

和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两大类,根据芳香环上甲基位置和数目的不同生育酚

和生育三烯酚又进一步分为a、β、γ及δ四种类型。维生素E的积累能够清除光合

3

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抑制其对光合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长链的损伤,从而

保证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此外,维生素E还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传递叶绿体

信号、调节叶片茉莉酸含量和增强植物对多种逆境的抗性作用。紫花苜蓿中维生素

E的含量约为15-30mg/kg,是黑麦草的2-3倍,青贮玉米的1.5倍,是畜禽维生素

E的重要来源。饲喂维生素E含量高的紫花苜蓿可减少饲料中合成维生素E的添

加量,降低养殖成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