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裙装的立体裁剪第一节裙装概述第二节各种裙装的立体裁剪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一、裙装与人体体形的关系A裙装的功能性设计与人体体形特征的关系(1)腰至臀围线的确定:人体的下肢通常为5个头长,腰至臀围线基本为一个头长,减去裙腰的宽度,臀长约为下裆长的2/3。(2)腰部的宽松量设计:通常人们所测的腰围尺寸,是在人体直立、自然呼吸的状态下,腰部水平围量一周的净尺寸。一般情况下,在进餐前后,腰围约有1.5cm的变化量;坐姿时,腰围平均增加约1.5cm。因此,腰部的放松量通常为0~2cm。(3)臀部的宽松量设计:通常人们所测的臀围尺寸,是在人体直立状态下,臀部水平围量一周的净尺寸。当人坐、蹲时,臀部随动作发生横向变形,使围度尺寸增加。实验证明,当人坐时臀围平均增加2.6cm,蹲或盘腿坐时,臀围平均增加4cm。因此,臀围的最小放松量为4cm。下一页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4)裙摆的功能性设计:裙子的摆围大小直接影响穿着者的各种动作及活动。实验证明,最小摆围设计为:以臀围线为基数,在臀围线以下裙长每增加10cm,每四分之一裙片的侧缝线处下摆需扩展1~1.5cm,以满足其基本活动量。如果摆围小于最小值,则需设计褶裥或开衩,且开衩止点应高于膝关节,以弥补其运动量的不足。综上所述,进行裙装结构设计,与人体体形相关的控制部位主要有腰围、臀围、裙长和下摆围四个尺寸,其中的腰围、臀围属于结构数据,是完成裙装结构设计的重点;裙长、下摆属于造型数据,完全取决于款式和流行的需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B裙省设计与人体体形的关系在设计裙子时,如何将腰腹差、腰臀差产生的省量很好地融于款式设计中,是进行裙装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达到臀腰部位的合体,另一方面也要使款式的变化多样,使裙装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更好地解决腰腹差及腰臀差,合理的省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1)裙省的位置、方向及长度设计:由于人体体形的特征是臀凸低于腹凸,且形态比较缓和,不像胸凸和肩胛凸那样明显,因此其裙省应做如下设计:作用于腹凸的省道长度止于中腰线附近,一般情况下为8~9cm,并尽可能均匀分布;作用于臀凸的省道长度止于中腰线与臀围线之间,一般情况下为11~13cm,也需均匀分布设计。由于女性臀凸明显处靠近后中线,且形状圆而尖,故靠近后中的省略长于靠近侧缝的省1cm左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2)裙省的省量、数量设计:裙省的省量,每个省一般控制在1.5~3cm。省量过小,起不到收省的作用;省量过大,省尖过于尖凸,熨烫也难以消失。一般情况下,边缘省在侧缝部位应控制在0.5~3cm,其他部位应控制在0.5~2cm,最大不超过2.5cm。在设计时,根据具体的腰臀差,如果省量大于3cm,则一分为二;如果小于1cm,则合二为一。整个腰围的裙省个数一般是4、6、8个,若为4个或8个,则前后片各取一半,并以对称形式出现;若为6个,则前2个后4个,也呈对称形式出现。裙片分割缝中的省道由分割线数来确定,省量包含在分割线内。从工艺上来讲,省量越大则省长越长,反之则省长越短。(3)裙省与造型设计规律:造型合体的裙装款式,其省道个数多、分量大、长度长、距离凸点近,省道应适应人体的曲线造型。反之造型宽松,省道消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二、裙装的分类A根据长度分以长度分类,裙装可分为迷你裙、短裙、及膝裙、中长裙、长裙、拖地长裙。2.根据外形特征分以外形特征分类,可将裙子分为基本型裙、展开型裙及不规则型裙。1)基本型裙基本型裙由前后两片基本裁片组成,可由外形来观察其线条。其中包括直裙、窄裙、A裙(图4-1)。(1)直裙:裙摆摆幅与臀围同宽。(2)窄裙:裙摆摆幅小于臀围宽。(3)A裙:裙摆摆幅大于臀围宽,外观似字母A。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第一节裙装概述2)展开型裙展开型裙包括圆裙和多片裙(图4-2)。(1)圆裙:下摆有较大的宽松份,常见的圆裙、波浪裙、斜裙等。(2)多片裙:利用数片布组合成一件展开裙,可分为六片裙、八片裙、十六片裙等。多片裙的片数多和流行相关。3)不规则型裙不规则型裙的类型很丰富,如气球裙、花瓣裙、罗马褶裙等(图4-3)。上一页返回
第二节各种裙装的立体裁剪一、基础原型裙的立体裁剪A效果图基础原型裙的效果图如图4-4所示。B面料准备(图4-5)(1)长度:设计的裙长加上腰头及裙摆贴边的缝份。即:样布长度=裙长+腰头(3~5cm)+贴边(3~5cm)(2)宽度:人台H/4加上中心缝份、裙臀处松量1~1.5cm,以及侧缝的缝份5~6cm。即:样布宽度=净H/4+1~1.5cm(松量)+5~6cm(缝份)+3~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