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穿戴操作流程
03
脱卸风险控制
04
注意事项说明
05
常见错误分析
06
培训考核机制
01
准备工作规范
准备工作规范
01
隔离衣或防护服
确保隔离衣或防护服无破损、无污染,且尺码合适。
01
防护用品
包括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屏、鞋套或胶鞋等。
02
手卫生用品
如手消毒液或洗手液,确保在穿脱过程中能随时进行手卫生。
03
其他用品
如垃圾袋、胶带等,用于处理穿脱过程中的废弃物。
04
用物清点与检查
确认隔离或防护区域的环境是否安全,避免有污染物或传染源。
环境评估
确保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的区域宽敞、通风良好,且与其他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空间准备
对穿脱区域及用物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消毒处理
环境评估与消毒
洗手时机
在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前后,以及处理污染物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洗手方法
采用六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及腕部,或使用手消毒液进行揉搓消毒。
干燥手部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烘干机将双手彻底干燥,避免手部再次被污染。
注意事项
在洗手过程中,应注意指甲缝、指尖等易忽略的部位,确保清洗彻底。
个人手卫生标准
穿戴操作流程
02
隔离衣穿着步骤分解
必须严格遵循洗手程序,用消毒液或肥皂彻底清洁双手。
洗手
戴帽子和口罩
穿隔离衣
确保头发和口鼻被完全遮挡,以防止污染。
将隔离衣从架子上取下,分辨前后,确保抖动时不会污染衣物。
系扣/拉链
戴手套
将隔离衣的扣子扣好或拉链拉上,注意颈部和腰部的密封性。
选择合适的手套,确保手套与隔离衣袖口紧密贴合。
防护服穿脱顺序要求
穿戴顺序
先穿戴头部、躯干部分,再穿手臂和腿部,最后戴上手套。
01
先脱卸污染最严重的部位,如手套、外层防护服等,再逐渐脱卸其他部分。
02
避免交叉污染
在脱卸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污染部位,防止污染物传播。
03
脱卸顺序
密封性检查关键点
01
密封性检查
在穿戴完隔离衣或防护服后,要进行密封性检查,确保没有漏气或破损。
02
细节检查
特别注意袖口、领口、腰部、脚踝等易漏部位,确保密封性良好。
脱卸风险控制
03
从外到内,依次脱下外层手套、防护服、外层鞋套或靴套。
脱卸顺序
在指定的脱卸区域内进行,避免污染环境和物品。
脱卸区域
动作轻柔,避免防护服外表面污染到自身。
脱卸时注意事项
外层防护脱卸方向
污染面内卷处理法
内卷过程
将污染面向内卷,包裹住外层污染面。
内卷后处理
内卷方式
将污染面向内卷,包裹住外层污染面。
将污染面向内卷,包裹住外层污染面。
医疗废物分类处置
医疗废物分类
将脱卸下来的防护用品和医疗废物进行分类。
01
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放入相应的医疗废物袋中,避免交叉污染。
02
处置注意事项
遵循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
03
处置方式
注意事项说明
04
穿戴顺序严禁倒置
穿戴顺序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先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严禁倒置穿戴顺序,以免降低隔离效果或造成污染。
肢体动作幅度限制
穿戴时要尽量减小肢体动作幅度,避免污染面扩大。
01.
行动时要小心,尽量避免蹦跳、奔跑等剧烈动作。
02.
行动时要注意避免触碰污染物,避免交叉污染。
03.
破损应急处理预案
发现破损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的隔离衣或防护服。
1
破损时要及时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如喷洒消毒液等。
2
破损后要密切注意自己是否被污染,及时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
3
常见错误分析
05
交叉污染高危动作
接触过污染物后未及时更换手套
导致交叉污染的主要风险之一。
01
如口罩、护目镜等,易导致交叉污染。
02
接触多个患者或污染物时未更换隔离衣
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03
未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这些区域容易成为防护盲区,导致污染。
忽视颈部和上臂内侧的防护
手套边缘密封不严会导致污染物进入。
忘记检查手套边缘是否密封
未及时发现和更换,增加了暴露风险。
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或破损
防护盲区遗漏检查
脱卸过程二次暴露
脱卸过程中手部接触污染物
脱卸时手部未保持清洁,容易接触污染物。
脱卸顺序不正确
脱卸后未妥善处理污染物品
未按正确顺序脱卸,导致污染物扩散。
造成环境污染和他人感染的风险。
1
2
3
培训考核机制
06
标准化操作评分表
操作步骤完整性
评估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的每个步骤是否完整、准确。
01
熟练程度及速度
考察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的速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对细节的处理能力。
02
安全性评估
评估穿脱过程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以及是否遵循了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
03
场景模拟真实性
设计高度仿真的训练场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
紧急情况处理
设置紧急情况,如模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