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儿童零食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指导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制定背景
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
策略措施中,明确提到“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营养充
足”等内容。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仍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
负担,一方面,我国儿童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其中钙、维生素B、B、C普
12
遍摄入不足,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14.7%,血清维生素D不足率43.3%;另一方面,超
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增长趋势明显,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
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且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
突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全面、充足的营养
[1]
是其正常生长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据调查,2018年调查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
零食的消费率为60.6%。在吃零食的6~17岁儿童青少年中,零食供能比上升至8.8%。经常吃
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零食的儿童,其肥胖、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代谢综
合征等发生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儿童时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当的营养会导致肥胖,进而增
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随着人群需要量和精准营养研究的不断进步,对于消费群体以儿童为主的食品,通过团标引
导行业更为科学的配方开发,不仅是个性化营养指导的需要,也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为此,起草
单位提出《适用于儿童零食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指导》,以引导产业研发和生产更具健康属性的适
合这个群体的零食,提高儿童零食预包装食品的营养密度,促进有利于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食物
消费行为的社会环境。
(二)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本标准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关于2022年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三)简要起草过程
2022年6月,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委员会批准《儿童零食营养指导要求》团体标准正式
立项,标准起草组召开工作组会议正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并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
2022年7-12月,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儿童零食相关研究现状、我国儿童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
况及儿童零食消费现状,明确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撰写框架;
2023年,先后组织召开4次领域专家标准讨论会和工作会内部会议,针对标准关键技术指
1
标和相关数据支撑展开讨论,确定标准文本技术内容的核心。初步形成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草稿。
2024年1-6月,起草组开展了儿童相关零食企业产品类别和营养成分信息调研,相关企业
反馈了145个产品(分布在10大类19亚类食品中)情况。根据专家、企业反馈意见情况,工作
组完善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形成草稿。
2024年8月,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组织召开标准草案讨论会,17位起草单位成员和行业
专家就文本(草案)中适用食品类别、基本原则及关键技术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进
行充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2024年11月、2025年3月,起草组两次就文本核心技术指标进行充分沟通、探讨,再次对
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形成专家征求意见稿。
2025年4月,工作组以函审的方式征询项目组外10位同行专家意见,共收到74条反馈意
见,起草组对意见进行逐一讨论,完善文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提交标委会审议。
2025年4月8日,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团体标准专家审议会,对标
准进行了审议,起草组按照会议审查意见修改并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二、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情况
国际上未有完全同类的标准,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儿童群体的食物环境。
美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