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借贷平衡法-百度百科 .pdf
文件大小:270.2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95千字
文档摘要

借贷平衡法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人中国。

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

学的记账方法。目前,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全面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的主要特

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

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

无关,不可望文生义。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

言。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

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

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

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二、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

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

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

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双重性质账户的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

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

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

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

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

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

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

(一)记账规则的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二)记账规则的应用

记账规则也称为借贷平衡原理,可以检验会计分录、过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

理的正确性。以编制会计分录为例说明记账规则的应用。

1、会计分录的格式

记账凭证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就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

应记人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增减金额多少的记录。会计分录是记账凭证的简化形

式,有时也被称为记账公式“”。

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是:

借: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为一

借一贷,复合分录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采用借贷记账法,根据记账规

则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

这种相互关系,叫做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

简单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复合分录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实际上,复合分录是

由若干个简单分录合并组成的。

四、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

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