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控编程教程.pptx
文件大小:1.28 MB
总页数:9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8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章数控机床编程基础;数控编程的内容:分析图样并确定加工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制作控制介质、程序校验和试切削。

数控编程的步骤:

1.分析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

2.数值计算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4.制作控制介质

5.程序校验和试切削;(1)分析零件图纸

分析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及毛坯形状和热处理等。

(2)确定工艺过程

在图纸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机床、确定加工方法、刀具与夹具;确定零件加工的工艺线路、工步顺序及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等。;(3)数值计算

计算交点、节点坐标值以及其它数据。

(4)编写程序单

根据制定的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刀具号码、刀具补偿、辅助动作及刀具运动轨迹,按照数控系统规定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5)制备控制介质

将程序单上的内容,经转换记录在控制介质上,若程序较简单,也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6)程序校验和首件试切

控制介质经过校验和试切削后,才能用于正式加工。

平面轮廓零件:用笔代刀、坐标纸代工件进行绘图。

空间曲面零件:可用蜡块、塑料或木料或价格低的材料作工件,进行试切。;在具有图形显示功能的机床上,用静态显示(机床不动)或动态显示(模拟工件的加工过程)的方法,则更为方便。

上述方法只能检查运动轨迹的正确性,不能判别工件的加工误差。首件试切方法可查出程序单是否有错,还可知道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第一章数控机床编程基础;9;利用CAM系统进行自动编程的基本步骤;2.加工模型建立

利用CAM系统提供的图形生成和编辑功能将零件的被加工部位绘制在计算机屏幕上,作为计算机自动生成刀具轨迹的依据。

3.刀具轨迹生成

建立了加工模型后,即可利用CAM系统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刀具轨迹生成功能进行数控编程。

4.后置代码生成

后置处理的目的是形成数控指令文件,利用CAM系统提供的后置处理器可方便地生成和特定机床相匹配的加工代码。

5.加工代码输出;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一节数控编程的几何基础;第二章零件程序的结构;*;*;*;2/10/2020;主程序:O××××

N01……;

N02……;

……

N11M98O07L2;

N28M98O08;

N××……M02;

;子程序嵌套;*;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模态G代码(续效代码):该代码在一个程序段中被使用后就一直有效,直到出现同组中的其它任一G代码时才失效。

非模态G代码(非续效代码):只在有该代码的程序段中有效的代码。

G指令通常位于程序段中尺寸字之前。

例:

N010G90G00X16S600T01M03;

N020G01X8Y6F100;

N030X0Y0;;3.6.1绝对坐标指令与增量坐标指令(G90、G91)

G90—绝对坐标指令

G91—增量坐标指令

例编制图中的移动量。

绝对尺寸指令:G90G01X30Y50;

增量尺寸指令:G91G01X20Y30;

或G01U20V30;;3.6.2坐标系设定指令(G92)

例设置图中工件坐标系

坐标系设定指令:G92X400Z200;

3.6.3坐标平面选择指令(G17、G18、G19)

G17、G18、G19指令分别表示在XY、ZX、YZ坐标平面内进行加工。其中,G17可缺省。

;第三章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体系;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3.7.2直线插补指令(G01)

;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1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