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灯光与材质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3DSMAX学习并掌握创建三维真实感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基本材质的使用与创建。
(2)灯光的使用与设置。
(3)真实场景的建立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利用3DSMAX7的三维造型命令、编辑功能、材质功能和环境功能,以及外部程序创建真实感场景。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制定的框架下以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1.实验用计算机硬件要求:
CPU:PentuimⅣ3.0MHz以上的机型;
内存:256MB以上;
显示器:彩色15英寸或以上规格;
硬盘:20GB以上;
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
2.安装3dsMax7.0或以上版本的软件;
3.安装Photoshop7.0或以上版本的软件;
4.安装AUTOCAD2002以上版本的软件。
六、实验步骤
1.基本材质的使用
(1)打开materialeditor对话框(如图4-1),点击Standard按钮,在materialmap/browser对话框中选取Mli选项(如图4-2),取其中的一个材质,点击AssignMaterialtoSelection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对象。
(2)在shaderbasicparameter展栏中依次交替选取Wire,2-side,face和faceted的几种不同的底纹类型进行显然,如图4-3所示。
图4-1materialeditor对话框图4-2materialmap/browser对话框
图4-3几种不同的底纹类型
2.基本材质的创建
(1)打开材质对话框,激发一个样本框,打开maps展栏(如图4-4),点击diffuse按钮,在materialmap/browser对话框中选取一个位图。
(2)给材质命名(如new-kfp1),点击puttoLibrary将材质置于材料库中。
(3)按下(showMapinViewport)图标,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对象,如图4-5所示。
图4-4maps展栏图4-5新材质赋予场景中的对象
3创建复合材质
(1)创建Composite材质:
步骤1:打开材质编辑框,激发一个样本框,给出材质名(fkp-Composite),点击stander,在material/MapBrowser对话框的browsefrom区域,点选new,双击Composite,如图4-7所示。
步骤2:在Compositebasicparameters对话框(如图4-8)中分别输入三个材质如图4-9所示,并设置其透明度为100,50,30。图4-7选取Composite材质类型
图4-10为最好生成的Composite材质。
图4-8三个材质
图4-8Compositebasicparameters对话框图4-10生成的Composite材质
(2)创建Multi/Sub-Object材质
步骤1:用上述方法打开material/MapBrowser,(如图4-11),弹出Multi/Sub-Objectbasicparameters对话框。
步骤2:如图4-12所示,分别在三个ID为1-3中输入三个贴图材质,如图4-13所示。
图4-11选取Multi/Sub-Object材质类型
图4-13三个贴图材质
图4-12输入三个贴图材质
(3)将材质赋予对象
步骤1:在场景中创建一个R为50的球体,将所创建的Multi/Sub-Object材质赋予球体。
步骤2:对球体,用modifylist/EditMesh/Face命令选取球体上部分的网格,在surfaceProperties展栏的material处的将setID设置为1(如图4-14);选取球体中间部分的网格,将setID设置为2;选取球体下部分的网格,将setID设置为3;最后渲染的结果如图4-15所示。
图4-14设置材质ID号图4-15使用Multi/Sub-Object材质渲染的结果
4.创建鱼网
步骤1:打开文件(已提供)fish-net.max,如图4-16所示。打开MaterialEditor并选择第一个样本槽,给材质命名net。
图4-16鱼网3D模型图4-17鱼网纹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