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CER框架在论证式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为中心议题,结合CER论证模型,构建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模型。通过课前调查问卷分析、查阅资料,课中基于证据科学论证、搜集资料角色扮演,课后科学写作等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判断决策能力,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性科学议题;论证式教学;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4-0015-04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社会性科学议题”(简称SSI)是指科学、技术、工程等研究开发中引发的与社会伦理道德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性问题。在生物学课堂中开展SSI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鉴于SSI的争议性和开放性,结合CER论证模型开展SSI教学,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科学、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个维度来科学认识事物现象,提升其科学论证能力。
1SSI-CER教学框架建构
与经典的图尔敏(Toulmin)论证模型相比,CER论证模型所包含的成分较为简单。它包含3个成分:主张(Claim),在论证中试图证明和维护的正当结论。证据(Evidence),证据是支持主张的,通常由数据组成,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测量或实验的研究结果。推理(Reasoning),它是使用恰当的科学概念或原理解释证据如何支持主张的过程。本文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为议题,根据SSI-CER教学框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程序(见图1),详细地介绍SSICER教学框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SSI-CER教学框架的教学案例
2.1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与态度。学生查阅资料并梳理课本知识,了解有关转基因相关成果及其优缺点。学生收集资料,以不同身份(如科学家、农民、政府工作人员等)发表对我国推进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生产的意见,准备听证会材料。
2.2创设情境,引出议题
市面上除了常规的甜玉米、糯玉米以外,还有各种新型口味和形状的玉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玉米是转基因产品吗?你会购买这些类型的玉米吗?请说明理由。由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初步调查,提出主张
学生通过分析调查报告数据得知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褒贬不一。学生质疑:市场销售的这些玉米是我国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玉米吗?转基因玉米是否安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材内容,学生了解到:截至2017年获准在我国商业化种植许可的仅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转基因玉米尚未获许可。202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显示,我国转基因玉米主要转入抗虫或耐除草剂基因,该研究仍属于研究阶段并且规定了相应研究的时间和区域。转基因抗虫玉米食用是否安全,抗除草剂玉米会不会影响生态环境,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论证并且听取多方意见。
2.4小组合作,科学论证
2.4.1论证转基因食品安全
学生收集相关科研资料,通过证据进行推理,证明主张。
资料一:研究者通过对比耐除草剂G2-Aroa玉米及其非转基因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和纤维)含量发现,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上述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营养水平相当。
资料二:Crylle基因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抗虫玉米,其蛋白对亚洲玉米螟具有高毒力。Crylle蛋白在模拟体外胃肠液实验中15s内即被消化,且SDS未检测到蛋白残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以上证据,分别得出以下推论。推论一: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在营养成分上并无明显区别。推论二:转入基因表达的蛋白不会对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致敏性的可能性很小。综合以上推理得出观点:转基因玉米在成分和致敏性方面与普通玉米无异。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评估获取证据的难度上来说,证明转基因食品安全和不安全哪个更难?学生回答:证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更难,因为要证明它安全,需要把所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潜在的风险全部排除才可以,这样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2.4.2论证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
除了转基因食品之外,人们还关心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评价需要综合以下指标:对非靶标生物是否有影响;对靶标生物的抗性影响程度;基因漂移的环境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等等。教师展示相关资料,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论证,并且提醒学生:需要对资料证据进行合理分类和选择;组内应该明确主张(安全、不安全、未达成共识);组长做好分享准备、组员补充;注意提出的主张应该有充足的证据,逻辑应该严谨。
资料三: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基因Bt针对的是玉米螟,帝王蝶是非靶标昆虫。用撒了Bt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帝王蝶幼虫,4天内有44%的幼虫死亡,余下的幼虫还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