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
《物联网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919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8分/144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适用年级:2020级
制订人:
审订人:
合作企业:
《物联网导论》课程标准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物联网导论》课程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计算机基础
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2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熟悉基本传感器组成、原理、工作方式。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单片机应用技术
分析硬件电路的能力,设计硬件电路的能力,综合分析与调试的能力,项目综合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
射频识别技术
分析射频识别技术原理等。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
2.能了解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化现状
3.掌握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4.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5.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关键技术
6.了解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构建
7.认识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以及各自特点
8.掌握智慧农业的基本原理
9.掌握智慧农业的系统组成
10.掌握智慧大棚的功能和系统结构
11.掌握智能电网的基本原理
12.掌握智能电网远程集采系统的系统结构
13.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系统结构、关键技术
14.了解物联网专业侧重培养哪些关键技术
15.了解物联网行业典型岗位及核心能力
能力目标
1.能描述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2.能描述物联网的现状和发展
3.能对身边的物联网系统进行三层结构的分析
4.能根据系统需要,结合关键技术自主设计一个系统结构
5.具备分析物联网简单子系统框架结构的能力
6.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交通子系统结构
7.具备根据需求进行简单的传感器选型能力
8.能够设计简单的智慧农业子系统
9.具备基本的无线传输技术选型能力
10.能够设计店里机房监控系统框架
11.具备基本的智慧城市调研报告的撰写能力
12.能够根据自评结果结合物联网行业岗位要求制定学习计划
13.能够清晰表述对关键技术及职业要求的理解
素质目标
1.培养主动观察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并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
4.培养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
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5.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物联网入门
24
理论型
教学做一体化
2
物联网原理与典型应用
16
理论型
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25
理论型
4
智慧农业系统应用
21
理论型
5
智能电网系统应用
23
理论型
6
智慧城市系统应用
21
理论型
7
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能力需求
8
理论型
8
物联网知识课外拓展
6
理论型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物联网入门
1.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物联网的主要特点
3.掌握物联网与互联网、泛在网的区别
4.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内容:
1.物联网的概念、特点
2.物联网、互联网和泛在网的辨析
3.物联网的起源、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训练内容:
讨论:畅想未来物联网生活(含PPT的制作)
2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视频、黑板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板图作业在普通教室进行
形成性考核50%(出勤、课堂表现、习题作业、板图)+终结性评价50%(期末理论考试)
物联网原理与典型应用
1.掌握物联网的三层机构
2.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3.了解物联网典型的九大应用场景
一、学习内容:
1.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2.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关键技术
3.物联网应用场景
二、训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