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
文件大小:45.24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6.1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321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8学分/144课时

适用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适用年级:2020级

制订人:

审订人: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教学标准》和《剑阁职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基础平台课、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必修、选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电子电器应有与维修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为例)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电工基础与技能

熟知电路概念、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识别部分电路元件,明确电路连接关系,使用部分电子仪表。

2

计算机基础

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电子测量仪器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

单片机应用技术

分析硬件电路的能力,设计硬件电路的能力,?综合分析与调试的能力,?项目综合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

顶岗实习

提供对一般电子仪器、设备进行故障维护维修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符号、性能及应用;

2.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及简单的分析、计算方法;

能进行电子电路的安装、制作、检测、调试;

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

2.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理实一体化学习,具有灵活应用于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具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6.初步具有用常用电子仪表与仪器来检测电子电路的能力;

7.初步具有排除电路常见故障的能力。

素质目标

(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1.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培养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和环保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工艺和劳动纪律的职业素养;

5.养成遵纪守规、细心认真、勤奋节约、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44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教学做一体化

第一学期

2

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

26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3

常用放大器及应用

22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4

正弦波振荡器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5

直流稳压电源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1

数字电路基础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学期

2

组合逻辑电路

26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3

触发器

22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4

时序逻辑电路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5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20

演示、讲授、分组合作实训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特性及应用知识;

2.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及检测技能;

3.了解电子元器件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

20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视频、黑板

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电工装调室、电子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