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现代化建设 .pdf
文件大小:413.7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8.63千字
文档摘要

“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经济现代化”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在一片资源贫乏、基础落后

的狭窄半岛之上逆风起飞,迅速成长为经济上的巨人,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个世纪的

发展进程,创造了“汉江奇迹”,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韩国如今的经济成就,与朴正熙政

权创造的“汉江奇迹”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汉江奇迹朴正熙政权权威统治经济现代化美国经济援助出口导向政

策重化学工业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在一片资源贫乏、基础落后的狭窄半

岛之上逆风起飞,迅速成长为经济上的巨人,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

创造了“汉江奇迹”,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韩国如今的经济成就,与朴正熙政权创造的“汉

江奇迹”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来考察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经济现代化。

一、韩国经济现代化的前提

1、朴正熙政权上台面临的经济困难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张勉政权建立“权威统治”。这时韩国正

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第一,示威游行不断,社会缺乏基本秩序。第二,政

府改组频繁,无力料理国事。第三,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比如,人口迅速增长,失业

加剧,饥饿和贫穷,消费品与住房短缺等等问题的解决成为韩国迫在眉睫的问题。

2、南北力量的对比

朝鲜战争后,北方遭到的破坏比南方更为严重的。当时美国太平洋地区空军司令曾声称,

朝鲜只剩下岩石,“已经倒退到石器时代”。但是,朝鲜50年代成功的经济发展进程完全出

乎美国的预料。1954--1960年期间,朝鲜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20%左右。1954--1957年,

朝鲜推行“经济复兴三年计划”,1956年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1953年各增长了4倍、

2.1倍。截止到1961年,就南北的工业水平来看,朝鲜明显占有压倒性优势。面对政局的

混乱、经济的困难和南北悬殊的力量对比,韩国社会陷入了苦闷和仿徨,期待着某种突破和

新局面的到来。朴正熙政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

认识到发展经济才是韩国当前的第一要务。

3、“独裁者”朴正熙的现代化思想

朴正熙虽然通过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但他注重发展经济,认为这是“至上课题”,

他说过:“胜共统一的成败决定于经济”,“民族的活路在于经济现代化”。早年的贫困和留学

日本、留学美国的经历也对他现代化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半岛的分裂状态也使的他更加强

化现代化的改革思想。

4、朴正熙政权的“开发独裁”

朴正熙政权的独裁统治为成功推进现代化创造了政治条件。朴正熙政府掌握了军事、政

治权力,使得经济改革更顺利的进行。而且,朴正熙政权对工商部进行了彻底的结构改革,

使年富力强的精英技术官吏牢牢地掌握了权力。同时,行政官吏也由技术人员或经济专家来

充任。集权官僚系统的改革使中央政府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

5、美国的经济援助

冷战的背景下,韩国的安全保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也成为美国对

苏遏制政策的前哨阵地。美国既要遏制朝鲜半岛的共产主义化,又要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体

制,因此对韩国实行了援助政策。

1950—1968年期间,美国共向韩国提供了价值3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约42%是主

要用于制造业和社会间接资本领域的原材料和半成品;25%是大麦、玉米等农产品,其属于资

本的占9%,用于技术的占5%,其余的占19%。1954-1961年间,以无偿赠送形式援助韩国

1

的2亿美元意义尤为突出,它足足占了韩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8%。这种援助在当时的韩

国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1957年的情况为例,在政府财政收入中,这些援助物资的销

售收入占52%,而对外贸易赤字的89%,则要靠这种援助来弥补。

美国还是韩国的主要出口国。美国不仅是韩国重要的资金和技术供应国,而且是产品出

口的主要市场。在1965年韩日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前,美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国、最大

的贸易伙伴和技术来源国。

二、60年代韩国经济现代化之路探索

1、内涵型工业化的失败

朴喜范是内涵型经济开发论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