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农科背景下“植物改变生活”通识课建设初探——以陇东学院为例.docx
文件大小:40.7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69千字
文档摘要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改变生活”通识课建设初探——以陇东学院为例

化烨,陈红,李茜,马生发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700)

新农科建设为新时代涉农高校培养符合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林学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难以完成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质量革命的目标与责任,因此,探寻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建设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借鉴高水平涉农高校建设经验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避免同质化发展[1]。

新农科建设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农科,而是指导涉农高校要在原有农科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开设新专业、新课程,设定新要求、新标准来重塑农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从仅由农业学科支撑的传统农业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撑的新农业转变。因此,综合性高校应将农科知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识教育,促进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农科、联系农科,积极投身于新农科建设。本文以陇东学院为例,提出在综合性地方高校开设“植物改变生活”通识课,并对该课程进行建设及实践。

2019年6月,来自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安吉,研讨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并发出《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2]。作为新农科建设的“第一部曲”,《安吉共识》不仅为农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也为地方涉农高校的农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粮食产量层面,还包括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农田与周围环境间的生态共同体建设,最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农科建设一直致力于服务当地农业生产需要,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农林专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设置、专业定位,立足于区域发展,在突出服务地方的宗旨的同时,致力于新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陇东学院所在的庆阳市地处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低缓,其中的董志塬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拥有世界上土层最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是农作物的主产区。市内有5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称。陇东学院农林专业不但是陇东粮仓的技术保障,更肩负着庆阳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现代化推进、环境治理及乡村振兴的重任。

人才培养是涉农高校实现新农科建设具体要求的有力途径。在制定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还应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了解他们对农林专业人才具体的技能要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庆阳黄土高原特色农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陇东学院作为地方综合性院校,还应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农科相关的通识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了解新时代下的新农科,有机融入具有“三农”情怀的课程思政体系,包括建设现代化智能农业、原生态休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

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农林专业,不仅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开设“植物改变生活”通识课,介绍植物起源、进化、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将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入其中,启发学生发现各个专业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同专业的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农业的种子,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通识教育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体现[3],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前对整个学科有一个宏观、全面的了解。我国大学内学术分科过细,大学生很早就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学习,知识面狭窄。受到国外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明确标出通识教育课程。现今,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文理互通,拓宽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植物学是从生物学分支出来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建成、器官发育与结构、植物类群进化与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植物学作为通识课,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命产生的过程及其价值,引发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自然中的哲学与智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植物学通识课可让其了解植物学,并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植物学融会贯通,从多学科角度解决问题,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在人类与植物接触的过程中,人们利用科学知识将关于植物的知识系统化,逐渐形成了植物学学科,而植物学在农业发展中,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良种选育及治理病虫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植物学与许多学科,包括遗传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密切相关。新农科的知识范畴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