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用EDTA滴定Ca2.、Mg2.,采用铬黑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
A、指示剂被封闭
B、在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
D、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少量Fe3+的存在会导致指示剂被封闭,因为Fe3+能与铬黑T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使铬黑T不能指示滴定终点,即选项A。选项B在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这种情况不是Fe3+导致的;选项C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不是Fe3+造成的主要问题;选项D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不是Fe3+与铬黑T的主要作用情况。
2.用G检验法检验实验数据时,若G计算=()G表,则应将可疑值应舍弃。
A、XX可疑
B、SXX.可疑
C、相邻可疑最小最大XXXX..
D、最小最大可疑XXX.
正确答案:B
3.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H3—NH4Cl缓冲溶液中的NH3含量宜采用的方法是()。
A、先加入甲醛与NH4+作用后,再滴定
B、先用NaOH标准溶液将NH4+滴定为NH3·H2O,再用HCl滴定NH3·H2O的总量
C、加入NaOH并加热蒸出NH3用硼酸吸收后滴定
D、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直接滴定
正确答案:D
4.对于KMnO4溶液的标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Na2C2O4为基准物
B、一般控制[H+]=1mol/L左右
C、不用另外加指示剂
D、在常温下反应速度较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KMnO4溶液本身有颜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不用另外加指示剂,C选项正确;以Na2C2O4为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A选项正确;一般控制[H+]=1mol/L左右,B选项正确;在常温下KMnO4与Na2C2O4的反应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加热来加快反应速度,D选项不正确。
5.用EDTA滴定下列各组金属离子时,可用控制不同酸度分步滴定的是()。
A、Ca2+和Mg2+
B、Zn2+和Pb2+
C、Fe3+和Zn2+
D、Cu2+和Al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含有Fe3?和Zn2?的溶液中,Fe3?和Zn2?与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差异较大,可通过控制不同酸度实现分步滴定。在pH较低时,EDTA先与Fe3?反应,随着pH升高,EDTA再与Zn2?反应。而A选项中Ca2?和Mg2?稳定常数相近,B选项中Zn2?和Pb2?稳定常数相近,D选项中Cu2?和Al3?稳定常数相近,均不能通过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6.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误差称为()。
A、随机误差
B、方法误差
C、终点误差
D、试剂误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终点误差是指由于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而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方法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试剂误差是由于试剂不纯等原因引起的误差。所以答案选C。
7.考虑EDTA的酸效应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时,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的正确描述有()。
A、lgK.fMY=lgKfMY
B、lgK.fMY=lgKfMY-lG.Y(H)-lG.M(L)
C、酸度越高,其lgK.fMY值越大
D、酸度越高,其lgK.fMY值越小
正确答案:B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K2Cr2O7标准滴定FeSO4溶液不用另外加指示剂
B、用KMnO4标液滴定H2O2应加热至75.C~85.C
C、用K2Cr2O7标液滴定Fe2+时,加入H3PO4的作用是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
D、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2n(Na2S2O3)=n(I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用K2Cr2O7标液滴定Fe2+时,加入H3PO4可与Fe3+形成稳定络合物,降低Fe3+/Fe2+电对电位,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A]选项,K2Cr2O7标准滴定FeSO4溶液,终点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绿色再变为紫红色,自身可指示终点,不用另外加指示剂,A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B]选项,用KMnO4标液滴定H2O2不能加热,加热会促使H2O2分解,B错误。[D]选项,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n(Na2S2O3)=2n(I2),D错误。
9.金属指示剂封闭现象是由于()。
A、MIn比MY稳定
B、MY比MIn稳定
C、指示剂变质
D、酸度过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金属指示剂封闭现象是由于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MIn)比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MY)更稳定,导致指示剂无法释放出来与金属离子继续配位,从而使终点变色不明显或无法变色。选项B中MY比MIn稳定不会出现封闭现象;选项C指示剂变质一般是指示剂失效,不是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