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docx
文件大小:42.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81千字
文档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邓琳陈晓亮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结合专业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为例,通过介绍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向其他同类型的课程思政建设展现具体的实施思路和方向,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环境监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2020-26)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6-0044-04[收稿日期]2022-05-1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等教育发展境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关键指标[2]。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不再仅停留于传授知识这一层面,即高校不仅应承担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同时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目标,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德智并行的教学目的[3]。在如今“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身所教授的专业领域具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能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内涵,并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学科的具体情况努力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再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启发他们展开对本学科价值层面的思考[4]。

所谓“课程思政”,从字面上来讲,由“课程”和“思政”两个词组成,其中“课程”表示在预设目标下设计好的教学安排或进程,是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师传授系统性知识的主渠道,“思政”则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将二者连起来看,课程思政意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日常的教学课程之中。通常人们容易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个概念相混淆,但从内涵上来讲,它们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思政课程是指一系列专门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立的课程,其特点是具有较为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一种显性的教学模式。相较之下,课程思政则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于专业课程这一主要载体之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一个立体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把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相融合,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一、课程现状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相关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课程。“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评领域相关知识概念、环境监测技术所涉及的仪器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关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环境监测领域的现有政策和法规,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站在多角度处理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能力,以此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

当前“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讲授方式主要为“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模式容易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PPT,而学生在讲台下做自己的事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且会打击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轨严重,“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教材内容既冗长又相对滞后,所学内容很难应用到现实问题之中,不利于学生对环评与监测知识构架的整体把控[6]。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中有利于解决现存的教学困境。课程思政提倡教师努力挖掘学科相关的思政元素,加强时事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加强师生互动,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促使教师不仅扮演施教者的角色,而且要认真审视并改进教学,重视学生的反馈;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思想与理工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具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改变了学生以往一贯的受教者角色,使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學中的旁观者,而是身为参与者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7]。

此外,高校“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广泛存在重知识教学、轻素质培养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了解和不重视[4]。部分教师秉持着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不应该掺杂价值观问题,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工作应该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