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以新疆应用型高校马克.docx
文件大小:41.4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71千字
文档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以新疆应用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李利芳,谷润润

(新疆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阿克苏843100)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1]。“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跟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契合该课程思政发展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有利于新疆应用型高校立足于为地区发展培养人才的自身定位,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学情,结合本校教师现有状况,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并有针对性加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课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利用在线网络平台发布音视频、电子文本等数字化素材;课中利用网络教学激励和加分机制等功能,进行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评,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课后利用平台开展论坛、投稿和布置作业等活动,巩固学习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团队基于一定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结合传统面授教学优势和现代网络学习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境、不同学习者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2],相互合作,在提升教师个人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师团队整体发展,形成一流教师团队。

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线上自学和组员合作探究使学生的求知,以及交流需求得到满足,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汇报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又检测了其学习效果,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挑战性。

1.课程地位、特点与学情形成鲜明反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抽象难懂且理论性强,这与新疆应用型高校的学情形成鲜明的反差。

2.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态度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学生参与少,课前不预习,课中不互动,课后不练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思想政治基础理论课,但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加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致使大多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参与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课前不预习,课后不练习。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几百名学生,课后作业批改量大,所以很少布置作业。学生也很少会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加之没有过程考核,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学习成果,检测学习效果。(2)课中不互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授课对象多,但与学生见面机会少,只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以教师“教”为中心,除了极少数的提问和探讨,基本上是教师理论讲授,从课上讲到课下,学生主动参与难以实现,导致在线下很难互动。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教学困境:教师一头忙,上课效率低。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已经开始利用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只是改革了技术,难以转变教学理念,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职业习惯和固有的教学观念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上课效率较低。

4.学生能力培养弱,提升空间大。以上原因导致新疆应用型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能力培养较弱,可提升的空间较大。基于此,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提升其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有政策支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兴瑞同志代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强调,要扎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有政策支持和研究价值。

2.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新疆应用型高校主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推进教师教学手段现代化,广泛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平台和现代化混合式教学工具,部分学校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运用现代化工具,强化自身专业技能,这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1.应用OBE教学理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运用OBE教学理念的“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思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达成预期学习目标,完成课中的自我展示,实现学习后成果的自我获得,让学生全程都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改进和成长,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引导者。这正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