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实践创新
陈森歆,李炽平,余浩洋
(广州航海学院a.学生工作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c.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725)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新鲜血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1]。在全球化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日渐增加,使其受挫概率逐步增大,这也是学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不难看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基于此,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力度,同时,高度关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健康心态,最大限度发挥挫折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若抗挫折能力薄弱,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对其个人而言,会阻碍身心健康成长。从国家视角来看,大学生是增强国力振兴民族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强大和稳定发展的希望,大学生若不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便无法在改革浪潮中顽强拼搏。从社会秩序层面来讲,大学生若面对挫折产生消极情绪,如苦闷及孤独等,严重时会产生暴力倾向,进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威胁社会的稳定[2]。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校园暴力等不良现象频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较大,而学生本身抗挫折能力弱,思想一旦偏激,不良后果接踵而至。所以,重视和强化大学生挫折教育力度,有效帮助大学生疏导消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整体健康的发展和成长,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挫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途径。针对现代大学生现实需求及心理特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将其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实际教学内容,创新挫折教育方法,使挫折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融合,加大实践教育和训练力度,提升挫折教育的使用率,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显著提升。此外,强化理想信念和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丰富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在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检验中,抗挫折能力是重要的参考依据[3]。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思维开阔、活跃,还要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然而,其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却较为薄弱。开展挫折教育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使其从容、冷静地应对挫折,鼓励自己不畏困境,进而培养大学生坚毅的品质,强化意志自控性[4]。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仅可进行自我磨炼,还可提升其自信心,培养战胜挫折的勇气,即使遇到挫折亦可做到乐观面对,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实践中做到有条不紊,潜移默化地提升逆商和情商,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使自身各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挫折教育指教育人员在开展教育阶段,培养受教者的抗挫折能力,使受教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促使其对自身消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在短时间内变得自信乐观的特殊教育[5]。但是,在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大学生自身性格、学校环境及家庭氛围等均对挫折教育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强化挫折教育期间,学生自身、学校及家庭在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
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和思想理念不可能完全相同,这让挫折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单一、缺乏实践的方式很难发挥作用。我国挫折教育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并不理想,所以,挫折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学生挫折教育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教育人员仅凭自身经历、经验及教育模式开展挫折教育,导致挫折教育表面化,教育内容较为烦琐[6]。第二,大部分学校在开展挫折教育期间,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特殊性,导致操作教育在实践指导方面的缺失。第三,大学生作为特点鲜明的特殊群体,是教育的目标,若在性格秉性多样化的大学生群体中运用相同的教育模式,会使大学挫折教育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难以达到挫折教育的理想效果。
高考使中国的家长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分数上,忽视了挫折教育对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性。社会高速发展,就业压力大,这也间接导致家长过度重视大学生学习情况,忽视了挫折教育,无法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另外,大部分大学生均在家长的关爱呵护中成长。而长时间的关爱甚至溺爱,不仅会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还不利于培养其面对挫折的勇气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优秀人才的标准是身体好加“三高”,即智商高、情商高和逆商高。成功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就业等难题。
大学是每一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重要阶段,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心态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