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金华孙婧靓杨红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从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教学和实践实习类课程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充分融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基于雨课堂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課堂讲授—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线上线下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有机融合,以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为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雨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培养模式;教改实践
[基金项目]2019年度大连民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理论+实践+竞赛一体化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ZD20192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8-0061-04[收稿日期]2022-06-17
近年来,以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生物技术领域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1]。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以理学为主,与众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旨在培养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具有严谨逻辑思维和扎实生物专业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自2020年以来,各大高校纷纷使用多样的在线教学工具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教育信息化迈进,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但同时也使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2]。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除了理论课程教学外,学生还需通过实验课、认知实习等大量实践教学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而线上教学的局限性使得这些实践课程无法开展,阻碍了学生深入实验室、工厂、企业等场所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加剧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困难。
鉴于当前的形势,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线上教学优势,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兼顾线下教学特色,有效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是对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模式优化与改革的新思考。
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理论课大多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接收学生的实时反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2020年,理论课的授课方式转为线上,为理论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一)线上教学的弊端和优势
线上教学需要师生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此,教学过程易受到硬件和网络稳定性影响。为保证网络通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会关闭摄像头,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学生也无法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双盲”状态,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3]。
虽然线上教学具有上述弊端,但与线下教学相比仍存在许多优势。首先,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其次,线上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回放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科视野,满足自身的不同学习需求[4]。
针对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不同特点和优势,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雨课堂与腾讯会议联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二)雨课堂与腾讯会议联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新版雨课堂实现了与腾讯会议的有效联动,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直接唤醒腾讯会议窗口,借助屏幕共享展示课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直接在腾讯会议中使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答题、板书、弹幕等互动功能,实现师生之间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互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能够将课件、视频、慕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全覆盖推送[5-6]。
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和雨课堂软件的多种互动功能,我们建立了“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以提升教师教学的成效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以“生物化学”课程中脂质相关内容的讲解为例进行介绍。
1.课前准备环节。课前准备环节包括教师课程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通过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与知识体系的深入分析,教师总结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视频、图片、链接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制成预习课件;学生通过预习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教学内容和计划,并在雨课堂中标注“不懂”的内容,在课堂讲授时着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