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高校田野思政育人的探索与优化研究.docx
文件大小:45.22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9.24千字
文档摘要

新时代高校田野思政育人的探索与优化研究

孙晓敏孙友祥

[摘要]“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实施了田野思政育人的创新探索,以破解专业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立德树人成效突出。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探索中的田野思政缺陷,特别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给田野思政育人带来了新挑战。做实做强田野思政育人,需要强化田野思政价值引领,建设“学校教师+田野导师”的大师资队伍,打造体系化平台,建构以目标的“三对接”,内容的课程化、标准化、专题化、规范化、品牌化“五化统一”和方法的教、学、练、战、训“五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田野思政育人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田野思政;育人;优化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卓越治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20203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8-0020-05[收稿日期]2022-12-02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近年来,高校围绕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育人创新路径研究。随着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全面推进,部分高校开展了田野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创新,尽管实践中还存在着田野思政价值引领不足、优质资源缺乏、师资队伍单一和“硬融入”“表面化”等问题,但育人成效明显。面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新要求,面对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新任务,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对高思想政治素质人才的需要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田野思政在育人体系建构、育人组织与机制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深入思考。

一、新时代高校田野思政育人的探索

(一)田野思政內涵与田野思政育人价值的阐释

田野思政也称田野教学或田野上的思想政治课,它是以田野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走出书本和学校,在田野情境或现场体验、感悟、觉察和领悟,获取经验、提升认知、获得真知。它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实现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1]。从本质上看,田野思政是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及执行力,着力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田野思政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思政,师生深入广阔田野开展调查研究、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一方面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探究反哺和支撑课程思政育人;另一方面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贯通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形成课堂田野联通、理论实践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此外,田野思政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学生立足田野、扎根田野、服务田野,充分展示其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和特色性。

第一,田野思政育人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书斋到田野,从问识于师到问计于民的转变,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祖国大地上的创新。它打破了知识获取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定式,使学生在田野活动中触摸社会生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培养既知学术学理又懂社会实际,并厚植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田野课堂与学校思想政治课堂联通学生知、情、意、行,注重以国情民情熏陶、教导和感化学生,使其行走在田野中探寻伟大中国历程、感悟中国文化、厚植理想信念。田野思政是“学校教师+田野导师”的双师制创新育人组织,引导学生以人民为师、以英雄模范为师、以新时代伟大实践为师,突破“书斋式”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田野思政育人实现了专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互促,是协同学校与社会、课堂与课外、专业实践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创新。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育人的深化,高校实践教学需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田野思政引导学生走向田野,知识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以丰富的专业实践内容和创新的实践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同时,它利用广阔的田野舞台、丰富的平台载体和现实的情景活动,充分挖掘田野活动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破解专业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孤岛效应”,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培养德才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第三,田野思政育人打造来自田野又回归田野的人才培养闭环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源于田野、成长于田野、服务田野的“螺旋式”递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