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docx
文件大小:42.2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6.33千字
文档摘要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摘要]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变革教育形式,明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保證教学质量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切入点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探究”(48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1-0033-04[收稿日期]2022-05-27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高校应该主动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首先是文字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1]。文字可以看作是语言的符号,汉字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简体字,都有着深远的表征意义,例如,“休”是一个会意字,从人依木,像人在树旁休息。在文字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其次是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书法包含了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古代以软笔书法为主,很多书法作品都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艺术价值极高。在书法课堂上,不管是作者信息、书法内容还是其他信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关联。最后是古典文献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古典文献学是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编撰等,探讨古代文献产生和利用的规律,并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以古籍的阅读为核心,整个过程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2]。

二、汉语言文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如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程包含了“中国文化概论”“古典文献学”等,这些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密切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还原传统文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主干课程教学完成后,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行为等方面,都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撑。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文化变得越发多元化,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备受关注,传统文化遭受了很大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使命,使得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三是高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他们而言,在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3]。

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薄弱

个人的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模式和处事方法。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其本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意识及教育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成效。就目前来看,不少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领导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4]。

(二)教师底蕴不足

教师是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其本身的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样也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想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实际上,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存在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无法对其进行细致讲解,学生自然也很难深入理解。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不能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足,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5]。

(三)教材内容单一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着教师授课的方向。现阶段,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少,质量欠佳,这样显然并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四)课程安排不当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