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
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
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方法
⒈根据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
数据****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⒉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
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⒊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
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⒋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⒌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
研究和分析。
⒍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进行研究和预测。
⒎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
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⑴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
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⑵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⑶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
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⑷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⑴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
的原因与后果。
⑵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
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
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⑴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
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⑵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衡量支出法GDP和收
入法GDP;根据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过冷和过热的原因;
根据核算的全面性和国民福利角度分析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根据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关系分析均衡产出及存货变动机制;根据消费函数
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储
蓄函数分析收入与储蓄的关系;根据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分析政府
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运
用乘数原理分析政府赤字预算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⑵根据货币需求的种类分析总体货币需求;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利率和收
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根据货币需求分析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危害;根据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供给,根据货币乘数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
的影响。
⑶运用投资函数分析利率与投资的关系;根据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
系分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重要作用;根据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均
衡利率的形成。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⑴根据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涵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互补关系和替代
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失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短期内充分就业与稳定
价格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分析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依据。
⑵根据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类型分析紧缩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及
其适用条件。
⑶根据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⑷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途径分析其不同效应和两种政策组
合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四种组合基本方式的适用条件。
6.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⑴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际间经济交易的主要途径和对外
经济关系;根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