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docx
文件大小:17.6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千字
文档摘要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夜盲,入暮及暗处不辨人物,暗适应检查阈值升高。

(2)视野缩小,视野检查早期可见环状暗点,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管状视野,进而影响黄斑,中心视力减退可致失明。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赤道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乳头呈蜡黄色,色素向周边和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极少数患者可无色素。

(4)ERG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甚至消失呈熄灭型。

(5)常有家族史,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性连锁隐性及散发性四种遗传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双眼受累。

(2)周边视觉丧失。

(3)杆体功能障碍:表现为暗适应杆体终阈值升高及(或)ERG杆体反应振幅降低,峰时延长或反应不能记录。

(4)进行性感光细胞功能丧失。

(二)证候诊断

1.肾阳不足证: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萎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2.肝肾阴虚证: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脾虚气弱证:夜盲,视野缩小,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4.气虚血瘀证: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乳头蜡黄色,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补肾阳。

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覆盆子、山茱萸、杜仲、牛膝、当归、丹参、沙蒺藜、制附子、肉桂等。

中成药:右归丸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泽泻、山药、牡丹皮、丹参、柴胡、当归、五味子、枸杞子、白蒺藜、茺蔚子、夜明砂等。

中成药:明目地黄丸等。

3.脾虚气弱证

治法:补脾益气。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柴胡、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陈皮、升麻、苍术、谷精草、夜明砂、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五味子、桃仁、枳壳、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

(三)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疗法

(1)取穴:根据治疗体位分为2组,即仰卧取穴组和俯卧取穴组。

仰卧取穴:按以下四个部位配穴,每个部位腧穴交替选用。

眶内穴:睛明、球后、承泣、上明;

眶周穴:四白、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鱼腰;

邻近穴:百会、四神聪、翳明;

远部穴:养老、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光明。

加减:肾阳不足加关元;肝肾阴虚加太溪;脾虚气弱加气海;气虚血瘀加血海。

俯卧取穴:风池、大椎、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加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头皮针定穴)。

(2)操作:眶内穴及眶周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其他穴位针刺以补法为主,虚实夹杂者宜补泻兼施、先泻后补;邻近穴、远部穴及背俞穴可加灸,选择温针灸、艾条温和灸、灸盒灸均可。眶内穴宜谨慎操作,选择0.25×40~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采用轻柔压入法进针,针刺深度约1寸左右,得气即可,不宜反复提插捻转手法,避免伤及眼球及血管,出针后以无菌棉球按压针孔1~3分钟,防止出血。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左右,以免伤及内脏;风池穴忌向内上方斜刺,以免伤及延髓;其他腧穴常规针刺。两组穴位交替,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耳针疗法(或耳穴压豆法)

取穴:眼、目1、目2、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内分泌。操作: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交替,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毫针浅刺不留针;或贴压王不留行籽,按压至耳廓发红发热为度,左右交替,每周2次,连续4周。适用于各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3.皮肤针疗法(梅花针叩刺)

取穴:眼周、百会、四神聪、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风池、督脉及膀胱经在颈项至背腰部循行线。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持皮肤针叩刺,轻或中度刺激,至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适用于各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4.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曲池、风池、球后。药物:选用甲钴胺、维生素B1、B12、丹参注射液等。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以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