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十四章-糖类盐类酸碱平衡调节药与营养药-第3节肠内营养药 - 2共3部分.docx
文件大小:16.28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十四章第3节肠内营养药
肠外营养药
氨基酸类制剂
药理作用
合成蛋白质
氮平衡作用
转变为糖和脂肪
参与酶、激素、维生素的合成
作用特点
氨基酸的缓冲容量较大,可滴定酸度高,引发酸中毒的可能性大,容易发生酸碱失衡,适量加入5%NaHCO3,pH调整到7.4
为了保证氨基酸的充分利用,需要提前给与足够的非蛋白热量,即葡萄糖和脂肪,防止氨基酸被当作热量消化
大多数病情稳定的患者其热氮比为150kcal:1g氮,
药物相互作用
精氨酸和谷氨酸钠或钾合用,治疗肝性脑病
精氨酸和螺内酯联用,引起高血钾
不良反应
发热、头痛
滴注速度控制在15滴/分
酸中毒,加入适量5%NaHCO3注射液,使pH=7.4
脂肪乳类制剂
必须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
作用特点
完全禁食患者脂肪乳剂应不低于0.2g/(k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