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孕产妇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6.15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49千字
文档摘要

孕产妇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主讲人:XXX2025.5

目录CONTENTS01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03孕产妇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05专家共识的实施与推广02孕产妇围分娩期感染风险与抗菌药物应用04围分娩期感染的综合防控及健康宣教

01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共识制定的必要性010203抗菌药物在围分娩期应用广泛,但存在诸多问题,如用药时间不当、剂量不足或过量使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风险及母婴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暴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严格消毒、灭菌,规范无菌操作,实施孕产妇综合管理及加速康复等措施与降低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且不可替代。随着孕产妇生理和免疫功能的特殊性,其感染风险增加,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围分娩期医疗保健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专家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共识旨在建立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导规范,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与问题

02孕产妇围分娩期感染风险与抗菌药物应用

常见感染风险因素年龄、妊娠合并症、产程过长、胎膜早破、产后护理不当等是围分娩期常见的感染风险因素。

肥胖、糖代谢异常、贫血、心脏疾病、孕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也是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有效管控围分娩期感染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产科、药剂科的重点工作之一。

医护人员需详细查看孕期保健资料,询问病史,完善检查,完成妊娠风险分级评估,确认是否存在感染,并评估是否存在与感染相关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或其他特殊情况。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孕妇感染可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褥热等并发症,新生儿感染则可能导致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甚至增加母婴死亡率。

孕产妇耐药细菌感染、早期抗菌药物暴露均可对新生儿免疫、自身菌群建立和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围分娩期感染风险因素

03孕产妇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

未足月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后,需尽快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优先覆盖GBS及革兰阴性菌。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2g静脉滴注。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者的感染率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若近5周GBS筛查均为阴性,且本次妊娠期无GBS菌尿,既往妊娠无GBS感染新生儿分娩史,则不需针对GBS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特殊情况处理对于GBS定植状态不详且胎膜早破≥18h、GBS定植状态不详且体温≥38℃、GBS定植状态不详且既往妊娠期GBS阳性者,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胎膜早破的处理

术前预防性用药应于剖宫产切皮前0.5~1h内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达到足够的组织药物浓度。

首选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1-2g±甲硝唑500mg。特殊人群剂量调整对于体重≤80kg或BMI≤30kg/m2的孕产妇,头孢唑林1g单剂。

对于体重>80kg或BMI>30kg/m2的孕产妇,头孢唑林2g单剂。术中与术后管理若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1500mL、手术时长>3h或手术时长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术中需追加1剂抗菌药物。

若术中合并肠管损伤、有肠内容物污染、切口转为Ⅲ类切口,术后可继续原预防感染方案,总疗程不超过48h。剖宫产围术期的处理

对于胎膜完整、无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孕产妇,待产期间应每间隔4h评估1次体温;对于胎膜破裂者,应每间隔1~2h评估1次体温。

若患者自觉发热,感胎动频繁、腹紧、腹痛,并伴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味、污浊等),有腹部、宫底压痛等,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产时发热Ⅰ、Ⅱ度会阴裂伤者,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阴道壁裂伤缝合者,可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对于阴道分娩时接受产钳或胎吸助产,并合并产程延长、Ⅱ度会阴裂伤、导尿等任一情况时,产后感染的风险将有所增加,临床需严密监测,但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争议。会阴裂伤与器械助产合并结构性心脏病者,剖宫产术前常规预防用药,术后继续抗菌药物5-10天预防感染。

发绀型心脏病或人工瓣膜者,阴道分娩前0.5-1h使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或阿奇霉素等),阴道分娩后可不继续用药,但建议优先选择剖宫产。其他合并症处理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

04围分娩期感染的综合防控及健康宣教

术前准备术中保温剖宫产术前使用皂液清洁全身,避免常规备皮。维持核心体温≥36℃,减少低体温相关感染风险。术后护理产后1周评估切口愈合,高危人群(如Ⅲ-Ⅳ度裂伤)需加强监测。非药物防控措施

术后随访心理健康相关部门应建立产后随访机制,产后1周常规复查并评估产妇子宫复旧及会阴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