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拟医学联合CBL的临床应用
高楠李岭严苏陈卫昌
[摘要]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升住院医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能力,将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教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轮转出科的6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按照传统教学和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教学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医患沟通、临床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学员对各自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对该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因此,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模拟医学;CBL;上消化道出血
[基金项目]2021年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培课题项目“PBL、案例分析法结合模拟教学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ZPK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0-0163-05[收稿日期]2022-06-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胰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失血量大,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是临床医师经常需要面临的情况[1],病情具有“突然发生、变化迅速、瞬间告急”的特点,应当紧急进行临床急救处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医学生毕业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临床实践能力的规范化、系统性培训,是临床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的教学一直是内科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但学员轮转时间较短、临床学习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同时培养学员临床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带教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从实例入手并结合临床实际应用的一种启示性教学模式,注重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以重点病例为基础,由教师指导并带领学员了解、分析病例,提高学员对疾病诊治的理解[2],从而使学员完成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际的过渡。
模拟医学(MST)是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员通过临床实践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病人和预防疾病能力的關键环节[3]。特别是高端模拟人SimMan3G可以模拟塑造各种临床典型急重症病例,为模拟医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为更好地提高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我们将模拟医学联合CBL的教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旨在提升规范化培训医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能力。现将这二者结合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及分组
1.教学对象。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轮转出科的住院医生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参加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及专业型硕士。
2.分组。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和研究组(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教学方法),每组30人。最后对比两组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研究组成员中,共有男10例,女20例,年龄23—26岁;对照组成员中,共有男7例,女23例,年龄23—27岁。经确认,两组成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科室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组与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研究组。研究组实行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的培训方法。(1)实施前的准备:在模拟医学联合CBL模式教学实施之前,带教教师向学员详细讲解各教学法的含义和实施步骤。(2)理论课的学习主要基于CBL教学模式进行。CBL实施方案:所纳入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均为消化内科住培轮转医师实际工作中的患者。将研究组随机分成3个讨论组(n=10),让组内住培医生分工完成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进行总结汇报,组内成员按顺序轮流实践。学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指南,初步拟定疾病治疗方案,然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教师要及时提出学员存在的问题,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步骤,培养学员的实际诊疗思维,提高学员的医患沟通能力。(3)模拟医学实施方案的承接:在临床技能中心建立一个与消化内科病房高度相似的场景,以模拟人代替真实的患者。在CBL方案讨论结束后,进入模拟病房,采用高端模拟人SimMan3G模拟临床消化道出血病例,根据模拟病情,适时提供患者相应的现病史、既往史、查体结果、重要实验室检查,要求学员迅速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