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医学临床医学西医学病理学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腺癌
B、未分化癌
C、鳞癌
D、移行细胞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移行细胞癌。
2.寄生虫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急性炎症、细菌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过敏以酸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为主。
3.玻璃样变不常发生于()。
A、纤维结缔组织
B、浆细胞胞质
C、结核结节
D、硅结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玻璃样变常见于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细动脉壁。C项,典型结核结节发生干酪样坏死,不是玻璃样变。ABD三项,浆细胞胞质内免疫球蛋白蓄积形成的Russel小体、纤维结缔组织和硅结节中胶原纤维均可发生的玻璃样变。
4.Graves病中,引起甲状腺素分泌过高的抗体是()。
A、甲状腺生长刺激免疫球蛋白
B、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
C、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D、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其中,引起甲状腺素分泌过高的抗体是甲状腺生长刺激免疫球蛋白。
5.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是()。
A、平滑肌细胞
B、心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肝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脂肪变可见于肝、心和肾小管上皮等细胞。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6.绝大多数少儿能治愈的肾小球病是()。
A、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脂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经过适当治疗,95%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可以痊愈的。只有少数病例,尤其是成年病例和非链球菌感染后病例可以病程迁延。
7.按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B、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肝细胞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横纹肌周围神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骨和平滑肌细胞均属于稳定细胞,骨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而平滑肌细胞再生能力较弱,神经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
8.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检查最大的不同点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白蛋白
D、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尿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
9.创伤的基本病变反应是()。
A、血管反应
B、细胞和体液反应
C、抗体和抗原反应
D、炎症反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创伤后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些都属于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生变质(变性、坏死)、渗出(血管反应、液体和细胞渗出)和增生改变,全身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增多、代谢增强等。B型题
10.肝癌最常合并的肝硬化类型是()。
A、坏死后性肝硬化
B、瘀血性肝硬化
C、肝炎后肝硬化
D、胆汁性肝硬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约84.6%的肝癌合并有肝硬化,大多数为坏死后性肝硬化。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癌,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化最为常见。
11.乳腺粉刺癌的好发部位是()。
A、乳头乳晕区
B、乳腺外下象限
C、乳腺中央区
D、乳腺外上象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粉刺癌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称为粉刺癌;由于粉刺癌间质纤维化和坏死区钙化,质地较硬,肿块明显,容易被临床和乳腺摄片查见。
12.伤寒肠道病变最常见且最明显的部位是()。
A、上段回肠
B、末段回肠
C、乙状结肠
D、空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伤寒杆菌经胃进入小肠,当感染细菌量较大时,细菌穿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由于回肠末段含丰富的集合淋巴小结或孤立淋巴小结,因此伤寒肠道病变以末段回肠最明显。
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与其他类型肾炎不同,电镜观察未找到沉积物,免疫荧光检查也未发现肾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
14.膜性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