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常见传染病类型
03
基础护理措施
04
家庭护理指导
05
预防策略
06
应急处理流程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手足口病
水痘
流感
麻疹
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易在人群中传播。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儿童易感,且冬春季高发。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传播途径解析
如流感、麻疹等,病毒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如手足口病、水痘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唾液、粪便等传播。
如流感,既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
如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等进入消化道感染。
粪-口传播
01
02
04
03
呼吸道飞沫+接触双重传播
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控制疾病传播范围,减少易感人群的接触。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物品消毒和卫生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加强儿童营养,提高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护理核心目标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观察病情变化
02
常见传染病类型
水痘护理要点
发热护理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避免高热惊厥。
皮肤护理
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伤皮疹引起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柔软、舒适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饮食调整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隔离措施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手足口病病程管理
手足口病病程管理
病情观察
皮疹护理
口腔卫生
消毒处理
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皮疹情况,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病毒在口腔内的繁殖。
避免抓挠皮疹,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对患儿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照护
隔离措施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01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刺激。
02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03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04
03
基础护理措施
体温监测与物理降温
定期测量儿童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体温监测
采用温水擦浴、冷敷等方法,帮助儿童降低体温,避免药物降温的副作用。
物理降温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过度捂热,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空气流通
皮肤破损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
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去除污物。
伤口护理
局部清洁
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避免伤口沾水,保持伤口干燥,促进愈合。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清洁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黏膜保护
可涂抹局部麻醉药膏,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疼痛缓解
口腔黏膜护理方案
01
02
03
04
家庭护理指导
隔离措施实施标准
呼吸道隔离
对患儿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飞沫传播疾病。
01
消化道隔离
实行分餐制,避免患儿与健康人共用餐具和食物。
02
接触隔离
限制患儿与健康人的直接接触,减少传播途径。
03
衣物隔离
患儿的衣物、被褥等应单独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04
饮食营养调配原则
营养均衡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
清淡饮食
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避免油腻食物增加胃肠负担。
多吃蔬果
鼓励患儿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补水补盐
患儿发热、腹泻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环境消毒操作规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浊。
定时通风
患儿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物品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杀灭地面上的病菌。
地面消毒
可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空气消毒
05
预防策略
疫苗接种时间表
按时接种
按照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及时完成各类疫苗的接种。
01
对于国家强制接种的疫苗,必须按照规定接种,不得漏种。
02
补种计划
因故未能按时接种的,要尽快进行补种。
03
强制接种
个人卫生强化训练
饮食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个人卫生用品
勤洗手
培养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