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试题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患儿男,3岁。平日活动后心悸、气促,常患肺炎,发育落后,胸部听诊可闻及杂音,有末梢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临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对该患儿的健康指导错误的是
A、指导如何观察患儿活动过量的表现
B、停止各种预防接种
C、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食宿
D、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此病的病因
E、介绍此病的治疗进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各类传染病,而不是停止各种预防接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病因、合理安排食宿、介绍治疗进展以及指导观察活动过量表现等都是正确的健康指导内容。
2.关于身高(长)测量,叙述正确的是
A、3岁以下取仰卧位
B、从头顶到足跟的全身长度
C、是反映营养发育的主要指标
D、3岁以上取坐位
E、2岁以前增长较快
正确答案:A
3.佝偻病恢复期
A、血清钙正常,血清磷偏低,碱性磷酸酶增高,长骨钙化预备带模糊
B、血清钙、磷接近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长骨钙化预备带重新出现
C、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有“O”形腿
D、血清钙、磷低,碱性磷酸酶增高,长骨钙化预备带消失
E、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长骨钙化预备带正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佝偻病恢复期时,血清钙、磷逐渐接近正常,碱性磷酸酶开始下降但仍较高,长骨钙化预备带重新出现。
4.新生儿黄疸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肺炎
C、先天性胆道闭锁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溶血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病的黄疸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症状等,一般不会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可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但不是首先考虑;新生儿肝炎黄疸一般出现较晚,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先天性胆道闭锁黄疸多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进行性加重。所以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5.百白破疫苗初种的年龄为
A、出生时
B、3个月
C、4~6个月
D、8个月以上
E、12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百白破疫苗初种的年龄为3个月。基础免疫程序是出生后3、4、5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3剂次。
6.关于ORS液的应用,错误的做法是
A、多用于中度以下的脱水
B、服用ORS液期间不要饮白开水
C、出现水肿应停服ORS液
D、新生儿不宜用ORS液
E、明显腹胀者不宜用ORS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ORS液服用期间可适当饮白开水,以补充水分丢失,防止高钠血症等并发症,故“服用ORS液期间不要饮白开水”做法错误。其他选项:ORS液多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出现水肿应停服ORS液,防止加重水钠潴留;新生儿肾脏功能不完善,不宜用ORS液;明显腹胀者不宜用ORS液,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
7.某小儿,女,18个月。父母体健,无遗传病史。家长带小儿来医院进行体检。为了解该小儿的营养状况,护士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测头围与胸围
B、测坐高
C、测身长
D、测上、下部量比例
E、测体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估中,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故为了解该小儿营养状况,护士首先应做的检查是测体重。
8.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A、风疹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腺病毒
E、流感病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常见,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风疹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但相对不如柯萨奇病毒常见。
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在惊厥发作时,最合适的处理是
A、迅速推入甘露醇
B、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D
C、先用镇静剂再用钙剂
D、立即静脉注射钙剂
E、保持安静待自然缓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发作时,应立即使用镇静剂控制惊厥,然后再使用钙剂,以防血钙骤升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最合适的处理是先用镇静剂再用钙剂。迅速推入甘露醇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等情况,与本题无关;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D不能迅速缓解惊厥;立即静脉注射钙剂可能导致血钙骤升等问题;保持安静待自然缓解会延误病情,导致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有一定危险。
10.易抑制婴儿呼吸的镇静止惊药物是
A、氯丙嗪
B、吗啡
C、苯巴比妥
D、水合氯醛
E、地西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吗啡可抑制呼吸中枢,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抑制,尤其对于婴儿,其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受到影响,所以易抑制婴儿呼吸的镇静止惊药物是吗啡。而水合氯醛、苯巴比妥、氯丙嗪、地西泮一般在常规剂量下较少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于婴儿。
11.由于右心室流出道相对狭窄产生杂音的是
A、房间隔缺损